
《金融時報》分析認為特斯拉有巨大會計漏洞,對比資本支出和資產估值顯示,約有 14 億美元資金動向不明。
多年來一直有人批評特斯拉的會計不夠透明,但很少有像這次如此明確的指控。《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認為,特斯拉在 2024 年下半年支出 63 億美元購置土地與設備,但公司的「廠房、設備與不動產」(PP&E, property, plant and equipment)帳面價值卻僅增加 49 億美元,存在 14 億美元的落差,是一個巨大的漏洞。
一般來說,購置土地與設備的金額和 PP&E 的帳面價值雖然不會完全相等,但差距也不會太巨大。舉例來說,通用汽車在過去 3 年的資本支出為 300 億美元,處分了 140 億美元,因此其 PP&E 帳面價值增加了 160 億美元,從這一點來看,特斯拉的帳務就顯得有些異常。
▲ 特斯拉 2024 年申報之 PP&E 項目,單位為百萬美元。(Source:Tesla、科技新報製表)
專業會計師 Luzi Hail 表示,由於財報只能看到這些項目的淨變動,而沒有完整的交易過程,例如他們也出售了部分 PP&E,而導致帳面價值減少,或者是因為併購案和外匯交易,讓支出和資產變動額不相符。
然而特斯拉並沒有在財報中揭露相關的資訊,如果金額不大或許還能說得過去,但可以導致 14 億美元消失的任何交易行為,應該要被公開才對。
《金融時報》認為特斯拉手握 370 億美元現金,卻在 2024 年追加了 60 億美元的融資,再加上這去向不明的 14 億美元,對投資人來說是值得注意的警訊。
陰謀論者則認為特斯拉帳務早年都交給馬斯克朋友的會計公司處理,一直都飽受批評,後來特斯拉找來四大會計事務所之一的 PwC 負責公司審計,結果 PwC 又爆發恆大假帳案而蒙上惡名,諸多事端合在一起,讓特斯拉帳務看起來充滿疑慮。
儘管如此,要指控一家企業做假賬還是非常有風險的。特斯拉有非常多理由和方法,可以解釋他們的支出與淨值變動不符,《金融時報》提及的 60 億美元融資,似乎是在指 xAI 購買 NVIDIA 處理器的案件,本來就不屬於特斯拉的財務,而是 X 的財務。究竟這個財務疑雲真相如何,也只能等特斯拉出面澄清了,如果有更清楚的證據,美國證交會也可能會介入調查。
(首圖來源:White Hou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