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電價漲聲再度響起,社會開始檢討台電鉅額虧損的原因,並將矛頭指向是因台電「高價」收購綠電所致。對此,太陽光電永續協會表示,當前大型地面型光電業者約有 98% 以上將綠電轉售給民間企業,其中又以半導體產業為大買主,幾乎沒有進入台電躉購系統。
目前台灣電力仍以進口的石化燃料為大宗,占比約 80%,自從烏俄戰爭開打,導致化石燃料成本高漲,才是台電大幅虧損的主因,從台電的財報來看,太陽能電力僅占 5% 不到,2024 年台電採購綠電金額不到 15 億元,占台電支出微乎其微,外界指控明顯偏離事實。
台電採購太陽能的費率已逐年下調,以 2025 年來說,台電收購地面型太陽光電的躉購電價,每度約為 3.5 元左右,這與現在市電的平均電價 3.4 元相差無幾,光電業者早已不會將太陽能電力賣給台電,而是轉售給急需再生能源的半導體業者。
太陽光電永續協會統計,當前大型地面型光電業者約有 98% 以上將綠電轉售給民間企業,幾乎沒有進入台電躉購系統,除了蓋在國營企業土地的電廠,合約要求由台電躉售不能賣給企業外,一般來說,絕大多數大型電店多不會賣電給價格較低的台電。
台灣是出口導向的國家,當半導體業的大客戶 Apple、Google、NVDIA 等紛紛加入 RE100(再生能源使用 100%)行列時,台灣半導體業者為了符合全球品牌大廠的需求,必須使用再生能源,因此半導體業對再生能源的需求比台灣任何產業迫切。
太陽光電產業永續發展協會表示,包括半導體在內的 RE100 企業需求再生能源非常急迫,目前再生能源市場需求遠大於供給,但近期因太陽能併聯電站甚少,而離岸風電的建置也嚴重落後,使得半導體廠商在達成 RE100 目標有所拖延,不斷尋求政府與光電業者協助。
根據觀察,國內售電業已超過 90 家,全力媒合企業採購太陽能光電,因此大型太陽能電站優先賣給 RE100 用電戶成為主流,只剩高費率小型屋頂或 4、5 年前興建的屋頂及地面電站,因費率較高才會賣給台電。
至於帳上會有餘電賣給台電的原因,光電永續協會表示,太陽能光電併網至拿到電業執照會有約有一年多的時間,等待執照期間會有短期一小部份電力躉售給台電,這部份的電力遠低於台電要賣再生能源價格的 6.1 元,而且不是 24 小時用電的企業,15 分鐘配對也會有部分餘電,由台電接收。
電價上漲的影響,心理面遠大於實質面,過去一年多來,國內萬物齊漲,房價上漲一倍以上更是所在多有,台灣每戶家庭平均的電費不到 1,000 元,水電反應成本調漲,對生活壓力遠低於股市或房貸利率的上漲,再生能源已是支持台灣企業海外發展的重要依靠,盼外界勿再以訛傳訛。
(首圖來源:Flickr/Marufish CC BY 2.0)
延伸閱讀:
文章看完覺得有幫助,何不給我們一個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