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唯一掛牌興櫃的公仔股「野獸國」,走出疫情低潮,去年海外業績大爆發,陸續打入美國沃爾瑪、中國名創優品,助公司轉虧為盈。
百貨、零售通路貨架,《魷魚遊戲》、《咒術迴戰》、《玩具總動員》……一個個陳列熱門IP(智慧財產權)公仔,共通點是全都出自「公仔概念股」野獸國之手。
2010年成立的野獸國,是台灣唯一投入資本市場的公仔和玩具製造商。2024年營收為13.4億元,海外營收年增58%,達4.9億元,創歷史新高;每股稅後純益(EPS)也從2022、2023年-3元左右,成長至去年前11個月0.97元,終於轉虧為盈。
野獸國海外業務能有爆發性成長,靠的是創辦人楊詠喨對市場的敏銳度,以及敢投資的膽識。
「我們九成IP都是拿全球授權,當然賣愈多愈好」,他認為,每開發一個產品,動輒都要一年多時間和上百萬元資金,固定成本不變下,若能擴大銷量,就能提升獲利。
2019年,他打破過去透過網路電商外銷給單一消費者的方式,在外銷業績較突出的美國、中國、泰國和馬來西亞設立子公司,直接當地通路鋪貨。
然計畫趕不上變化,新冠疫情導致野獸國海外業務幾乎停擺,2020~2023年,公司每年虧損高達數千萬元。楊詠喨不諱言,他曾想放棄海外公司,卻又不願看過往的努力全打水漂;好在台灣內需穩定,才讓他熬過疫情低谷。
▲ 野獸國董事長楊詠喨,原本在美國擔任會計師,因為喜歡收藏美系玩具、公仔,返台後便選擇以此為創業起點。
主動進擊:出國擺攤找生機
「連疫情都撐過來了,當然更不能放棄了!」楊詠喨一語道破持續深化海外事業的心路歷程。於是他調整銷售策略,陸續拿到美國最大實體零售業者沃爾瑪(Walmart)、中國當地連鎖賣場山姆會員商店(Sam′s Club)及名創優品訂單。
楊詠喨自承,早在疫情前,野獸國就企圖進軍沃爾瑪,還花錢請代理商、媒合網站幫忙牽線,卻遲遲沒有下文。
眼看一直無法突破,楊詠喨決定回歸最土法煉鋼的辦法:參展。2023年,野獸國在美國舉行的全球授權展(Licensing Expo Las Vegas)擺攤,將所有主力產品帶過去,現場展示1:1、200多公分高的鋼鐵人。
或許是努力加上運氣,參展期間,沃爾瑪的採購人員無意間逛到野獸國攤位,雙方相談甚歡,並決定進一步合作,花一年多時間討論、檢測,終於在去年底成功出貨首批《魷魚遊戲》公仔,在沃爾瑪400多家門市販售。
沃爾瑪一戰告捷,同年10月,楊詠喨再帶隊赴中國上海參展,將迪士尼公仔賣進山姆會員商店和名創優品。由於這些大型連鎖通路,通常一張訂單就高達上百萬美元,為野獸國挹注大筆營收。
(作者:徐采薇;全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今周刊》;首圖來源:野獸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