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對台灣課徵 32% 對等關稅措施,並預告下一波將納入藥品產業。台灣東洋公共事務處總監暨學名藥協會公共事務政策委員會主委殷為瑩今日表示,政府應從台灣藥品供應鏈韌性出發,打造發展台灣學名藥短、中、長期的政策規劃。
針對美國總統川普下一波將納入藥品開徵關稅。藥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黃金舜示警,台灣出口到美國的藥品比例不高,但在全球供應鏈中可能受到間接衝擊,若持續仰賴原廠藥,未及早提升備藥量,未來恐出現缺藥潮,政府應藉此機會教育民眾使用國產學名藥。
殷為瑩表示,台灣東洋近年積極布局國際市場,旗下自製的困難學名藥 Lipo-AB 兩性黴素,目前在美國僅有少數供給者和病患需求,因此成功布局美國市場,近年為因應不確定的地緣政治影響,早已啟動「降本增效」專案,並與美國合作夥伴溝通,以觀察對等關稅的後續影響。
殷為瑩建議,政府應從台灣藥品供應鏈韌性出發,打造發展台灣學名藥短、中、長期的政策規劃,因高關稅可能有國外藥廠或原料藥廠調整產能、提高售價,或將藥品轉銷其他大市場,間接造成台灣藥品供應不足的短期風險,因此建議政府啟動盤點機制,確保必要藥品清單的「產品及其原料」供應來源無虞。
殷為瑩指出,以中期而言,政府可加速發展「以藥品療效給付為導向」的 P4P 政策,因當前國際環境更突顯在地藥品供應鏈韌性的重要,應以政策手段引導國產藥品(學名藥)提升療效與品質、建立醫病對國產藥品的信心,並鼓勵醫院採購,除降低對已過專利的原開發藥廠藥品的依存度,並提升國內藥廠供應能量。
殷為瑩強調,長遠來說,為邁向健康台灣願景,期待政府能結合產官學一起打造一個重視品質、安全、療效、製造等面向的學名藥產業政策,而生策會監事、藥政處前處長胡幼圃表示,政府應該提前規畫相關的應變措施,以及長期產業發展方向。
(首圖來源:台灣東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