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9 檔期買氣疲軟、全年房市保守看?把握議價好時機,緊盯「三大訊號」找買點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5 年 04 月 07 日 8:40 | 分類 房地產 , 財經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Loading...
329 檔期買氣疲軟、全年房市保守看?把握議價好時機,緊盯「三大訊號」找買點

房市最重要的 329 檔期,今年建商推案量逾新台幣 8 千億元,創史上次高;但買氣不振,今年移轉棟數預估只有約 30 萬棟,是近六年新低。多空交戰下,房市接下來到底該怎麼看?

關鍵時刻,《商周訂戶俱樂部》3月26日邀請三位業界第一名專家,線上直播為訂戶提供獨家房市解析,即時解答「該不該買?買在哪?買什麼?」三個最重要問題。

▲ 商周總主筆呂國禎(左起)、住商企研室執行總監徐佳馨、樂居科技創辦人李奕農、高力國際業主代表服務部董事黃舒衛。

老牌不動產顧問外商專家:今年房市交易量恐跌三成

高力國際業主代表服務部董事黃舒衛指出,許多建商會選329檔期推出建案,但儘管今年案量大,但他認為「今年這檔期表現不會太好」。

他預估,今年房市整體交易量將較去年衰退,下跌幅度至少兩三成。為什麼?第一,去年基期太高,去年新增購屋貸款餘額高達兆元以上,甚至是十年前近五倍,可是當基期過高,今年就不易維持在高峰,轉為降溫。

第二,央行管制措施不會鬆綁。因為政府新青安政策,房屋交易爆表,市場過熱,央行去年9月祭出第七波信用管制,收縮資金,藉此壓制房市,引發「錢荒」,買房貸款不易。

「整個銀行錢荒問題是沒辦法輕易解決的,」黃舒衛認為,因為房市去年以前太熱,央行管制措施短期不會放手,「三至五年,(購屋者)基本上還是得承受不容易借貸的壓力」。

不過,他也認為,雖然房市交易冷淡,房價上漲幅度出現走緩,但大幅下修也不容易,縱使2008年金融海嘯,單季房價修正約一成多,但隨即彈升,可見當經濟並未陷入衰退,房價沒有過度悲觀的理由。

別人恐懼,我們就該貪婪。房市冷淡,但這也是自住客最佳看房、議價的時刻,但怎樣才能挑到對的時機進場、買在對的地點呢?

掌握最多房市數據的人:三關鍵指標找出買房潛力區

樂居創辦人李奕農提供三個關鍵指標,判斷最佳進場點及買房潛力區。第一個指標是預售屋交易量,他表示,這是領先指標,當預售屋月平均交易量超過7千至8千件時,代表房市景氣將往上,反之則往下。

台灣預售屋交易量在去年6月抵達高峰,超過1.5萬件,隨後一路下跌,到12月時跌破5千件,房市景氣的確出現反轉。

第二個指標,是新案待售存量,簡單來說,這個指標是衡量建商手上有多少新房子。李奕農表示,去年9月降至12.1萬戶,低於五年平均值,代表景氣相當熱,但若數字開始上升,就代表景氣轉冷。

他指如果發現數據增加,且建商庫存又是成屋,為了避免折舊,就可能降價去庫存;如果建商手上多是預售屋,頂多收起來不賣,新案降價機會就不大。

第三個指標,是二手市場待售量,以此觀察屋主是否把房屋拿到市場銷售。他表示,新青安上路後,市場委售物件大幅下降,代表房市轉熱,但如果二手待售量偏高,也就是屋主因貸款問題或想獲利了結,將出現賣壓。

這三個指標不只能預測房市走向,也可分析各區域狀況。

李奕農舉例,台中海線等區域因新案、二手待售量同步增加,就需要注意房價變動;二手待售存量減少的區域,如台北市南港、中山及高雄鼓山區,則相對有撐。

兩岸第一大房仲執行總監:小宅變主流,新商模誕生

不但要知道買在哪,台灣房子「又貴又小」新趨勢,也改變買房邏輯。

兩岸第一大房仲品牌、住商企研室執行總監徐佳馨指出,房子又貴又小的最主要原因,不只是土地、營造等成本增加,還跟建商為了順銷的策略,以及購屋者偏好,考慮容易轉手等有關。

台灣雖然面臨少子化,可據國發會資料顯示,家戶數卻持續增加,且到2041年都不會改變,這意味台灣從大家庭轉型為小家庭,甚至單身居住,房屋也朝小宅化。

「不過很多小宅是『麻雀雖小,但五臟不全』,機能並不好」,她提醒,縱使買了小宅,但房屋品質和空間規畫必須更注重,生活機能等不能打折扣,這樣才住得舒服,未來也更容易轉手。

不少非住宅業者都看到台灣高齡化、少子化及小宅當道商機,轉為延伸出新商業模式。徐佳馨表示,書店等業者開始與建商合作,成為公設之一,提升住宅質感和便利,這種「跨界結盟」讓台灣住宅市場出現新風貌。

(作者:馬自明;本文由《商業周刊》授權轉載;首圖來源:shutterstock)

延伸閱讀: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