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penAI 收購由蘋果前設計長艾夫(Jony Ive)創辦的 AI 硬體新創公司 io,正式跨入硬體領域,聚焦打造下一代 AI 硬體平台,證實長久以來的傳聞,引發市場熱烈討論。
天風國際證券分析師郭明錤經產業調查提出他的看法,OpenAI 和艾夫計劃推出的 AI 硬體裝置,樣品體積目前略大於過去新創公司 Humane 所開發的 Ai Pin,外關設計猶如蘋果 iPod Shuffle 小巧精緻,使用方式之一即是掛在脖子上。配備相機和麥克風,可偵測外在環境,但不具備顯示功能,預計需與手機和 PC 連結,並利用手機和 PC 的運算和顯示功能,然而這樣的設計和規格在量產前可能還有變化。
新型態 AI 硬體裝置預估 2027 年量產,將在中國以外的生產地組裝和出貨,以降低地緣政治風險,目前預計將於越南組裝。
郭明錤認為,OpenAI 選擇此時公布與艾夫的合作,目的之一可能想轉移市場對 Google I/O 大會剛結束的注意力。Google I/O 大會主題演講強調 Google 生態和 AI 整合的優勢,是 OpenAI 現階段無法抗衡的,因此 OpenAI 用不同主題分散市場注意力。
Mind-Chi Kuo on Jony Ive and Sam Altman’s AI device:
• The current prototype is slightly larger than the AI Pin, with a form factor as compact and elegant as an iPod Shuffle.
• One of the intended use cases is wearing the device around the neck.
• It will have cameras and… pic.twitter.com/UvLrgx4Wh4— Ben Geskin (@BenGeskin) May 22, 2025
▲ 想像能掛在脖子上的 AI 硬體。
《華爾街日報》更報導,OpenAI 執行長奧特曼(Sam Altman)21 日讓自家員工搶先一窺 AI 硬體裝置的樣貌,甚至制定出貨 1 億台所謂「AI 伴侶」的目標,希望這產品能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奧特曼認為,AI 硬體裝置能夠充分感測用戶環境和生活,不會特別引人注目,可放入口袋或置於桌上,可望成為繼 MacBook Pro 與 iPhone 之後,人們放在桌上的第三款必備裝置。他還談到,這產品並非智慧眼鏡,且要幫助用戶擺脫螢幕依賴。
AI 走入現實生活已是市場公認的下一個關鍵趨勢,OpenAI 和艾夫的合作呼應這個趨勢,成功與否仍需持續觀察。
(首圖來源:影片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