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 JX Advanced Metals (JX 金屬)近期成功登上東京證券交易所,成為 2025 年度第三大 IPO 案。這家原本專注於冶煉與金屬加工的公司,選擇從母公司 Eneos 手中獨立出走,並正式轉型為以半導體材料為核心的技術企業。
JX 目前主打的「濺鍍靶材(sputtering targets)」是先進晶片製程中的關鍵金屬材料,其全球市占率約達 60%,在業界屬絕對領先。但問題是,這樣的領先優勢能否延續?從資源產業轉型為科技供應鏈角色,過去沒有成功保證,未來也存在不確定性。在筆者看來,JX 的成功與否,關鍵將不在於「是否曾經領先」,而在於「是否有能力創造下一步領先」。
從傳統產業轉型科技業,難度遠高於一般企業重組
JX Advanced Metals 的故事,有其象徵意義。它是日本典型的傳統重工業體系企業,歷史可追溯至明治時代的銅礦開發。後來在 2010 年併入 Eneos 集團之後,業務重心一直落在非鐵金屬冶煉與資源加工。這種「供應重工業用金屬」的角色,在全球製造業興盛時期或許稱得上關鍵,但隨著碳中和與高科技製造崛起,傳統冶煉業的角色逐漸被壓縮。
JX 此次選擇從 Eneos 集團脫身,改以半導體材料供應商自居,顯然是有意投身更具成長潛力的領域。但筆者認為,這類「從製程基礎產業跳轉至科技核心材料」的轉型,其成功難度遠高於一般企業重組。
JX 雖具備濺鍍靶材的技術與生產能力,但這是屬於特定材料領域的優勢,尚未意味它已完全掌握半導體產業脈動。其次,它與科技資本市場的連結非常薄弱。根據公司高層說法,在 IPO 前的說明會上,不少科技投資人甚至「不認識 JX 是誰」,這反映出品牌與定位仍有很大落差。
這種轉型過程中,若沒有產業系統性的資源連結與策略支撐,很可能會陷入「既不是傳統供應商、也未真正成為科技夥伴」的尷尬位置。JX 是否真的準備好,不只是問它有多少技術,而是要看它是否能建立起一個足夠強的「科技生態系位置」。
領先但不穩定的霸主地位,JX能守住領先位置?
濺鍍靶材(sputtering targets)在晶圓製造流程中,是進行金屬薄膜沉積的關鍵材料之一。它的純度越高,電阻越低、可靠性越強,對高階晶片影響極大。而 JX 在這一領域有著極深厚的技術積累,其接近 100% 純銅處理能力,使其在邏輯晶片與記憶體領域維持領先。
然而,材料產業的技術壁壘,並不像晶片設計一旦建立就難以撼動。尤其在日本,住友金屬(Sumitomo Metal Mining Co., Ltd.)與三井金屬(Mitsui Mining & Smelting Co., Ltd.)等其他非鐵金屬巨頭,正在積極投入晶片用銅箔、導電材料與電池正極材料等高技術門檻領域,與 JX 所處的供應層級高度重疊。一旦這些公司選擇投入靶材市場,即便起步稍晚,亦可能在三至五年內產生顯著競爭力。
更值得關注的是,濺鍍靶材本身與晶片製造的「製程演進」關聯極深。隨著晶片走向 2 奈米以下的製程節點,材料選擇可能會逐漸轉向更輕、更耐熱或更具導電效率的合金或新材料。如果 JX 無法同時在材料研發上保持突破,它現有的產品優勢就很可能被新的製程需求所淘汰。
JX可能成為日本「材料復興」計畫的重要節點
回顧日本產業過去三十年的演變,不難發現一個趨勢:從大而全的企業模式,走向專精且高附加價值的領域突破。JX Advanced Metals 若能如其願,從能源附屬體系中脫身,成功打入全球晶片材料供應體系,那麼它可能成為日本「材料復興」計畫的重要節點。
但這一切仍需觀察。筆者認為,未來的關鍵在於三點:第一,JX是否能持續投入新材料研發,擺脫過往單一產品依賴;第二,能否建立穩定的海外高階客戶群,取得訂單規模與定價權;第三,是否有能力從製程材料走向整合解決方案,與半導體製造業者建立長期共同研發關係。
若這三點皆可實現,JX 不僅會是一家成功的轉型企業,更將成為日本科技供應鏈中最關鍵的材料支柱之一。
(首圖來源:JX Advanced Met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