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塑新智能今日宣布建置完成全台第一座整合前段物理破碎與後段化學萃取的鋰鐵電池回收示範線,成功提煉出電池級碳酸鋰,可直接用於鋰電池再製,呼應國家推動自主回收循環鏈政策,強化台灣在全球能源經濟中的競爭優勢。
稀貴金屬已成全球核心戰略資源,環境部近期規劃資源循環推動法以強化資源安全,並因應鋰電池應用範圍與使用量雙雙增長,政府自 2025 年 7 月 1 日起實施二次鋰電池回收清除優惠費率,鼓勵產業投入回收再利用,建構在地循環體系,確保高價值、具供應風險的金屬資源留存台灣。
面對全球儲能與電動車迅速擴張帶來大量汰役電池,稀貴金屬回收再利用是全球供應鏈韌性與資源安全關鍵戰略,台塑新智能示範線成功提煉出電池級碳酸鋰,可直接用於鋰電池再製,呼應國家推動自主回收循環鏈政策,更落實城市採礦理念,帶領台灣在新能源循環經濟體系邁出關鍵一步。
台塑新智能董事長王瑞瑜指出,鋰電池後端回收處理是當務之急,根據環境部統計數據,目前國內廢棄鋰電池 28.3% 直接輸出海外,其餘 71.7% 在台灣處理成黑粉後,其中 90.3% 再度出口,最終僅 9.7% 留在台灣使用,造成高價值金屬資源大量外流,亟需建構完整回收再利用機制。
王瑞瑜表示,台塑新智能長期秉持「能製造就要能回收」的理念,已超前部署回收系統,完成全台首座涵蓋前段物理破碎與後段化學萃取的鋰鐵電池回收示範線,先透過物理處理從廢棄電池提取出黑粉,再利用化學製程將黑粉萃取純化並分離出稀貴的碳酸鋰及其他金屬,落實廢電池在地回收。
王瑞瑜強調,示範線更具備驗證及放大能力,已規劃後續量產作業,包括建置廠房與產能布局,未來承接台塑新智能彰濱電芯廠汰役電池、邊角料與淘汰品,提升台灣電池回收處理能量,強化產業鏈韌性與資源掌握能力。
台塑新智能總經理劉慧啓說明,這次建構的示範線將回收電池透過破碎、篩分與濕式萃取後,產出電池級高純度碳酸鋰,供應鋰電池製造所需,並分離回收銅粒與鋁粒,可再製為銅錠、鋁錠、鋁合金等工業材料,其餘副產物如鐵鋁富集物可用於水泥添加,酸處理後黑粉可做為冶金助燃劑。
(首圖來源:台塑新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