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政府要靠內需消費提振國家經濟,還要帶動價值鏈升級,生產高品質商品,讓消費經濟再上層樓。但現在結果恰恰相反,中國人要不是不消費,要不就是買最便宜的東西,這種內捲競爭會拖垮產業,中國政府看不下去,準備整頓無序低價競爭。
中國經濟仍陷於長期低迷,通貨緊縮壓力持續。為了刺激需求,中國政府推出一些以消費者為中心的措施,例如小家電補貼,但這還不夠,企業仍大幅降價以提振銷量。專家擔憂,低價戰將加劇通貨緊縮的惡性循環,壓低工資,並威脅到更廣泛的經濟穩定,更遑論產業升級的宏大目標。
內捲式競爭席捲各產業
中國媒體社論抨擊這種內捲式競爭,直指太陽能電池產業。多年來,中國一直大量供應太陽能電池,導致價格低廉,歐洲人甚至用它們做花園圍欄。
最為人所知的削價競爭就是汽車。高盛研究報告表示,北京和上海客戶如共同基金、私募股權基金、銀行和保險公司的資產管理公司,都非常擔憂汽車產業價格戰的影響。
汽車業價格戰是由過多企業供應過剩和過度投資造成,正常來說,支撐不住價格戰的小企業會退出市場,但因政府或私人市場持續提供融資,延後市場整合時間,使苦苦掙扎的企業繼續生產,專家預期價格戰可能會持續數年。高盛報告也擔心電子商務巨頭美團和京東競爭加劇,因以低價策略聞名的京東正在進軍食品配送業務。
社論批評這種惡性競爭威脅國內產業生態系統,低價戰會損害創新、降低效率,並阻礙產業升級和產品品質提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也在中央財經委員會會議敦促,中國需要「依法規範企業無序低價競爭,引導企業提高產品質量,推動落後產能有序退出」。中國政府尚未公布如何應對過度競爭細節,措施幾個月內會公布。
小企業唯一存活方式
中國媒體訪問 44 歲的河北中精鋼筋連接件製造公司老闆,鋼鐵業低階產品需求疲軟,庫存壓力巨大,一些廠商以成本價甚至虧本銷售,低價戰已相當殘酷。
他直言,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產業參與者缺乏技術創新和研發能力差,只能打價格戰。同樣現象也出現在中國教育訓練市場。江蘇明思教育總經理表示業務所受競爭壓力之激烈,是十多年來前所未見。
不只是產業缺乏創新能力,國內消費低迷與關稅壓力,企業生存不易,大環境逼他們只能這樣做。他說「很多顧客完全避免消費,花錢的人只找最便宜的選擇,每個人都需要謀生,低價是吸引顧客的唯一途徑」。
- Even China’s top leadership has had enough of companies’ aggressive price-cutting
- China’s top leadership takes aim at ‘disorderly low-price competition’
(首圖來源:Flickr/David Leo Veksler CC BY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