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爾街日報》報導,特斯拉(Tesla)近年銷售陷入前所未有低潮,市場也逐漸被中國比亞迪(BYD)及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等競爭對手蠶食,美國國會也準備削減電動車稅負抵免,但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卻堅稱不在意,眼光放在仍無法評估對特斯拉能否產生挹注效果的自駕計程車和機器人。
身為電動車先驅企業的特斯拉,正陷入最糟銷售成績,繼今年首季交車數量下滑13%之後,日前公布第二季全球汽車銷量,依舊比去年同期下滑13.5%。且特斯拉銷量下滑之際,美國通用汽車到中國比亞迪等競爭對手陸續推出高科技車款搶占市占率;美國國會則準備取消電動車稅負抵免。
特斯拉營收75%來自電動車
不過馬斯克對這一切卻表現得不在意,他在4月時對投資人表示:「我鼓勵大家別只顧著看眼前的顛簸,要抬頭看看山丘上那座光芒四射的城堡。」那座山丘上的城堡正是他描繪的自駕計程車與人形機器人新世界。
儘管特斯拉2024年約千億美元總營收,有75%都來自電動車銷售,馬斯克卻大膽宣示,公司未來將由自動駕駛與機器人主導。去年馬斯克凍結平價新車開發,原名Model 2,售價25,000美元,轉專注無方向盤與踏板的自駕車「Cybercab」。他直言:「推出普通的25,000美元車型毫無意義。」
特斯拉核心業務估值遠低於現有股價
五年來特斯拉唯一推出的新車是不鏽鋼打造的「Cybertruck」,但市場反應冷淡,銷售不佳。年初特斯拉車輛工程副總裁莫拉維(Lars Moravy)表示,專注降低現有車款售價:「每月付款金額是影響消費者購買意願的最大因素。」
就華爾街看來,投資人押注的並非眼前汽車業務,而是馬斯克的未來藍圖。摩根士丹利分析師指出,市場大多評估特斯拉的核心汽車業務價值介於每股50~100美元,遠低於現在約300美元。特斯拉第一季獲利年減 71%,若非靠出售5.95億美元碳排放額度給其他車廠,經營恐陷入虧損。分析師預期第二季銷售會再下滑約10%,獲利下降近二成。
儘管馬斯克宣布離開白宮,宣稱更多精力投入特斯拉業務,但汽車產業仍有困境。包括貿易爭端導致重要生產原料中國稀土供應陷入不確定,消費者的電動車需求減弱。考克斯汽車公司(Cox Automotive)估計,第二季美國電動車整體銷售下滑約7%,福特(Ford)、現代(Hyundai)、起亞(Kia)電動車銷量均大幅下滑,僅通用靠新品Cadillac Escalade與Chevrolet Equinox兩款電動車勉強成長。
另外,馬斯克政治爭議也波及品牌形象,他曾投入近3億美元支持川普競選連任,加入川普政府的政府效率部,多項爭議經費削減波及特斯拉客戶與銷售,之後馬斯克又與川普撕破臉,頻頻隔空交火。同時特斯拉也不平靜,重要職務頻繁換人做。
自駕計程車和人形機器人難評估實績
儘管如此,馬斯克仍全力推動自駕計程車。德州奧斯汀率先啟動Robotaxi服務,親自與團隊在會議室吃披薩慶功。6月下旬特斯拉展示第一輛Model Y可自動從工廠開到客戶家、全程自動駕駛。馬斯克預測到2026年底,美國路上會有數十萬輛完全自駕的特斯拉車,許多為私家車,車主可將車子租給robotaxi平台,就像Uber或Airbnb。
最新《影響力報告》,特斯拉更描繪一座以太陽能驅動、充滿自動車與Optimus(又稱Tesla Bot)的人形機器人未來城市。報告附圖顯示機器人推著嬰兒車、幫人提菜籃甚至澆花,營造出科技與人文和諧共存的願景。最後總結:「我們相信,自動化能挽救生命、節省時間與金錢,並提升每個人的生活品質。」
《華爾街日報》報導,這是馬斯克押注未來的宏大夢想,但能否扭轉特斯拉困境,仍有待市場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