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特斯拉暫停生產 Optimus,瓶頸可引領人型機器人產業轉型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5 年 07 月 08 日 16:05 | 分類 機器人 , 財經 , 零組件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Loading...
傳特斯拉暫停生產 Optimus,瓶頸可引領人型機器人產業轉型

近期中國供應鏈傳出特斯拉暫停生產人型機器人Optimus的消息,TrendForce分析,特斯拉主要面臨產品續航不足和軟硬體整合挑戰,即便能藉AI最佳化運動規劃與能耗改進續航問題,若關節馬達、傳動裝置等硬體架構效率偏低,仍無法突破瓶頸。此次傳出承載力不足的靈巧手橫跨精密機械、微型致動,以及AI控制的複雜整合,更涉及人類行為模擬,需要更長時間研發。

TrendForce 4月人型機器人報告指出, 儘管數家指標廠商陸續提出2025、2026年生產規劃,但業者無法年中訂定產品規格,將影響今年量產目標。以目前情況來看,若特斯拉要維持Optimus生產計劃,除了精進技術與尋找靈巧手模組新供應商,或調整產品應用與設計,如往執行家務發展,或循Agility Robotics減少人型機器人Digit手部自由度方法,設計與實務取得平衡。

TrendForce認為,雖然暫停生產Optimus引發市場關注,但不致對人型機器人產業造成重大衝擊,反而成為各廠設計修正與技術實用契機。因人型機器人一定程度由終端應用場景決定前端設計需求,即便Optimus資金、數據、硬體整合皆具優勢,仍未能滿足原規劃任務,反映設計邏輯與實務工況仍有調適空間,其他人型機器人廠商料面臨相同問題。故產業下階段競爭焦點將轉向系統整合能力與實際應用驗證成果。

從供應鏈角度分析,暫停生產Optimus對台廠影響極為有限。首先,特斯拉人型機器人計畫多為內部研發,含馬達、感測器與電控模組等關鍵零組件,由美系或自製方案主導,台廠參與度不高。其次,Optimus等人型機器人仍屬開發與場景驗證階段,尚未進入商用大規模出貨與放量生產。即便之後特斯拉維持目標,今年生產5,000台、2026年50,000台,仍可見初期試產規模有限,對供應商業績貢獻相對保守。 預估此次暫停生產不會實質衝擊台灣零組件供應鏈,短期廠商亦無須重新調整資源或生產配置。

(首圖來源:特斯拉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