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爾街頭繁榮百業百態已不復見,韓國社群媒體,商店紛紛描述營業慘況,引發龐大迴響,反應至現在韓國商業寒冬,數據顯示,去年一年就有百萬家企業倒閉,創韓國 1995 年有紀錄以來最高。
韓國國家稅務局最新數據,去年超過百萬家企業申請關閉,比前一年增加近 22,000 家,是自 1995 年開始追蹤此類統計數據以來首次超過百萬。2023 年起企業倒閉數一直增加,主要原因是疫情讓商店經營困難,疫情後通貨膨脹,多數消費者減少支出,利率又不斷升高,導致耗盡資金,再也撐不下去。
超過 50 萬家企業主將企業倒閉歸咎於銷售額下降,佔所有案例 50.2%,是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業務失敗首次成為超過半數企業倒閉的主因。
咖啡文化不敵經濟困境
以行業區分,零售業最慘占近三成,緊隨其後的是餐飲業,其次是房地產業和批發和貿易經紀業。零售業和餐飲業佔去年倒閉企業總數的近一半。餐飲業又以酒吧業、炸雞店最慘,因進入門檻較低,很多人輕易創業,卻陷入過度競爭、獲利能力低下的惡性循環。
這些店雖然創業門檻低,但投資成本卻不低,炸雞店平均開店成本為 9,394.1 萬韓圜,約台幣 200 萬元,是餐飲業最高。酒吧平均開店成本為 6,373 萬韓圜。
除了生活成本壓力導致支出減少之外,消費者研究專家分析稱,新冠疫情發生後,飲酒文化的變化、注重健康的潮流、獨自享受休閒的生活方式,酒吧需求今後必然會減少。
一度讓台灣年輕人羨慕的首爾咖啡文化,也成這波經濟低迷的受害者,韓國濃厚咖啡文化和較低開店成本,就算疫情期間,韓國咖啡館仍有增加。2024 年調查發現韓國咖啡店數量較同期減少 743 家,只 95,337 家,是 2018 年第一季以來首次下降。
消費支出下降同時,企業主固定成本卻居高不下。餐飲服務業,外帶應用程式費用是大負擔。中餐廳老闆分享,16,000 韓圜訂單,1,248 韓圜是應用程式仲介費,450 韓圜是服務費,3,000 韓圜是餐廳支付配送費,1,600 韓圜是折扣費,最後只剩 8,072 韓圜是餐廳收入,還要支付食材、人工、房租等成本。
許多自僱人士表示常無法維持收支平衡。調查指出,企業獲利力也下降,營業利潤率從 1991 年 17.8% 和 2001 年 11.5% 急劇下降到 2023 年 1.7%。
央行別無選擇
企業倒閉率高,導致商業空置率上升。韓國房地產委員會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全國小型零售空間的空置率升至 7.3%,較上一季上升增加 0.5%。
考慮到少子老化、消費趨勢減弱等結構性問題,自營商很難找到出路。韓國銀行估計,由於老化,2020~2035 年期間家庭平均消費將每年下降 0.7%。長期來看,刺激經濟或透過內需拉動成長將更加困難,經濟學家認為,數據越來越證實經濟弱於預期,韓國央行別無選擇,只能降息。
- Why are South Korea’s shops shutting down in record numbers?
- With more than 150,000 restaurant businesses closed last year, “main stores" and “
- Korea sees unprecedented wave of business closures
(首圖來源:Flickr/Alejandro CC BY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