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聯基因打造 AI 平台!加速腦癌、胰臟癌、腫瘤新生抗原藥物開發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5 年 07 月 09 日 15:10 | 分類 AI 人工智慧 , 生物科技 , 證券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Loading...
訊聯基因打造 AI 平台!加速腦癌、胰臟癌、腫瘤新生抗原藥物開發

台灣 AI 新藥重大突破,訊聯基因數位董事長蔡政憲今日宣布兩大里程碑,首先是協力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科技學院許凱程團隊,打造 AI 新藥研發平台,快速開發新穎小分子抑制劑,協助成功開發腦癌、胰臟癌新藥進入臨床前試驗,再來是攜手基龍米克斯,協助藥廠加速腫瘤新生抗原藥物開發。

蔡政憲表示,隨著生成式 AI 與開源蛋白質結構演算法快速發展,生技製藥產業正迎來創新藥物設計與智慧製程的關鍵轉型期,訊聯基因深化與國內外產學研單位的合作,並與達梭系統台灣、凱杰生技、MasterControl 提供全新的 AI 解決方案。

蔡政憲指出,訊聯秘密布局 AI 數位科技 15 年,因此特地將名稱改為「訊聯基因數位」,攜手達梭系統台灣提供的全新 AI 解決方案,包括使用 BIOVIA Generative Therapeutics Design 進行 AI 小分子結構設計,針對藥物活性、副作用、藥物動力學與毒性、合成難易度等需求進行優化。

蔡政憲說明,使用全新雲端版本 BIOVIA Discovery Studio Simulation 進行 AI 胜肽與抗體藥物開發,使用最新諾貝爾化學獎得主 David Backer 所開發的AI工具特性進行結構設計與特性預測,藉此加速新藥開發流程,提高成功機率。

訊聯基因攜手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科技學院院長潘秀玲與教授許凱程,共同創立的誠昱生技,運用 AI 新藥開發平台,已研發 20 款具新穎性的小分子藥物,布局包括膠質母細胞瘤、胰臟癌、阿茲海默症、肺纖維化等等疾病新藥。

膠質母細胞瘤(Glioblastoma, GBM)為目前最具挑戰性的腦部惡性腫瘤之一,復發率高、病程進展快、平均存活期短,現今臨床治療選項有限,為全球腫瘤藥物研發的重要目標,北醫團隊針對這項高度未滿足醫療需求,開發數款針對膠質母細胞瘤的小分子藥物。

許凱程表示,目前平均臨床前新藥開發成本高達 12 億美元,時長超過 5 年,失敗率高,但誠昱憑藉獨家開發的「AI-化學合成-生物實驗驗證」平台,能幫助早期新藥開發從傳統 2~3 年縮短為 1~5 個月,並將藥物合成成本壓低超過 9 成,目前平台已研發出數百個實驗驗證有效新穎抑制劑。

基米董事長周孟賢表示,腫瘤新生抗原新藥極需仰賴 AI 模型來準確預測,憑藉基米在次世代定序(NGS)專業技術,搭配訊聯基因 AI 模擬開發經驗,從藥物探索階段的候選分子篩選、蛋白質結構預測到臨床試驗設計及開展等,AI 輔助有助於提高成功率及開發進程。

基米擁有全台最大基因體核心實驗室的完整定序平台,以及全台第一座符合 PIC/S GMP 規範的核酸&胜肽廠,其中胜肽開發更是台灣目前唯一能提供少量多樣的胜肽委託研究開發暨製造服務(CRDMO),挾少量多樣的生產彈性優勢,持續與多家新抗原(neoantigen)開發生技合作。

(首圖來源:科技新報)

延伸閱讀: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