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一個人,全球單身人口正推動孤獨經濟市場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5 年 07 月 10 日 8:30 | 分類 旅遊 , 財經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Loading...
喜歡一個人,全球單身人口正推動孤獨經濟市場

新冠疫情改變了全球人們的消費習慣,催生出所謂的「孤獨經濟」。隨著防疫限制解除,人們重新走出家門恢復各種服務消費,但有一個明顯的轉變是:越來越多人選擇獨自行動,而非結伴而行。

經濟學人報導,Airbnb資料顯示獨旅(solo travel)搜尋量在今年春天比去年激增80%。英國官方數據也發現,旅客更常選擇有隱私的一人交通(如開車或搭計程車),而非與他人共乘的大眾運輸工具。人們連用餐也更傾向獨處:超過四分之一美國人表示前一天所有餐食都獨自享用,比例較疫情前大幅上升──疫情期間流行的「宅經濟」或「隱士經濟」已成過去,取而代之的是強調個人獨處消費的「孤獨經濟」。

這股獨自消費的潮流其實早有醞釀,疫情只是放大趨勢。

近幾十年來全球單身獨居的人口不斷攀升,為孤獨經濟提供了廣大的基礎。聯合國統計,全球單人家戶占比已從1985年23%提高到2018年28%,2050年將達35%。也就是說,全世界超過四分之一家庭只有一人,再過20多年這一比例可能逼近三分之一。許多已開發國家的獨居比例更高:芬蘭單人家庭戶2019年占全國近45%,德國等國也約有40%家戶是獨居。美國與加拿大,獨居成為發展最快的家庭類型之一;加拿大2023年的單人家戶占比達到29%,官方預測2041年將升至40%。這些數據意味獨自生活逐漸成為普遍現象,帶動「一人經濟圈」形成。

造成人們更傾向單身獨居的原因很多,包括社會觀念改變、個人主義興起,以及傳統家庭的重要性下降。西方國家,年輕世代普遍延後婚姻、生育,女性經濟獨立程度提高也是關鍵,如美國獨居家庭約58%為女性戶主,加拿大高達62%。當愈來愈多人選擇獨自生活或暫緩組成家庭,整體消費行為自然從「為家庭購買」轉向「為自己消費」。日本趨勢分析師荒川和久甚至預言:「超級單身社會」將是各國未來的縮影。

單身人口攀升的新商機

隨著愈來愈多消費者變成「一個人」,商業市場也出現巨大轉變。單身族群因為沒有家庭負擔,消費往往更具可支配收入和自由度。

Visa經濟分析報告指出,獨居個人通常將較高比例的收入用於非必要消費,相較同齡的非獨居者,他們在購物、娛樂、餐飲、旅遊上的花費更高。這使得單身消費者成為各產業的新興目標客群:他們傾向追求便利和客製化體驗,對價格不如家庭客戶敏感,更重視品牌與個人享受。由於生活方式不同,單身族對商品與服務的需求也激發出全新的市場機會,例如小份量食品、彈性配送服務、個人化旅遊行程等,都因應而生。

加拿大獨居者是成長最快的家戶類型,約占總戶數三分之一。他們更常外出社交與消費,比起家庭用戶更常出去吃飯而非在家開火,也熱中健行、滑雪等個人戶外旅行。東亞國家同樣看到了「一人經濟」的蓬勃發展:日本長年以來單身比例高,近年流行「お一人様」文化,催生出各式各樣專為一個人設計的產業。包括一蘭拉麵的單人隔間座位,到獨自K歌的迷你KTV包廂,再到一人專用的燒肉餐廳,無不圍繞單身客需求。

這些創新服務深受歡迎,證明了市場潛力:台灣也有分店的一蘭拉麵,由於隔板座位讓單身顧客吃飯沒壓力,女性顧客比例比一般拉麵店高30%~40%。日本連鎖燒肉店「燒肉Like」更打破烤肉必須多人同行的成見,提供單人燒肉專區,自2019年進軍台灣後生意興隆,每日翻桌率高達八九輪,日營業額約新台幣15萬至20萬元,顧客六成是女性。

此外,獨居族專用商品也層出不窮:迷你電飯鍋、單人份家電、小型家具都走俏;日本市面統計有超過5,000款療癒人們寂寞的手機App,從虛擬情人、聊天機器人到寵物養成遊戲,皆迎合獨身族的心靈需求。

中國大量「一人經濟」消費者稱為「空巢青年」:結婚率下降,單身人數逐年攀高,Kung Fu Data 2025年1月報告:年齡18~35歲的「空巢青年」2021年達9,500萬人,54.6%表示偏好獨居生活;57.69%獨居年輕人會為排解孤獨消費,41.57%每月花費1,000~3,000人民幣。

台灣孤獨經濟的崛起縮影

相較歐美與鄰近國家,台灣近年也明顯走向少子化、未婚化,帶動單身獨居人口快速增加,龐大單身人口帶來可觀的經濟影響力。研究估計,2018年台灣「一人家庭」平均年消費支出約36.8萬元,乘以全台一人戶數後推算其當年市場規模超過4,000億元。隨著近年單人戶數持續成長,這個數字想必節節高升,即使不是獨居或未婚者,許多已婚或有伴侶的人也嚮往偶爾享受一個人的自由時光,使「一人經濟」潛在商機遠超上述統計。

孤獨經濟儘管帶來新商業模式,但其本質上反映的是人們內心情感需求未被滿足的空缺。《聯合報》評論,「孤獨經濟」指向感覺孤獨或社交需求未滿足的人群產生的經濟活動,包括單身、獨居或社交隔離的人都是對象。這提醒我們,追逐商機同時,也必須看到潛藏的社會問題。如果任由越來越多人陷入長期孤獨而缺乏支持,可能導致更高心理健康負擔和社會成本。日本、韓國等地已出現年輕人沉迷虛擬偶像、長時間宅居不出的極端案例,折射出孤獨經濟背後可能的負面影響。

(首圖來源:Unsplash

延伸閱讀: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