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爾地夫債務償還壓力飆,專家示警若未解恐破產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5 年 07 月 17 日 16:15 | 分類 國際觀察 , 旅遊 , 財經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Loading...
馬爾地夫債務償還壓力飆,專家示警若未解恐破產

媒體報導,馬爾地夫正面臨日益嚴重的債務危機,外匯存底減少、債務償還壓力加劇,對國家經濟穩定構成衝擊。專家示警,若不盡速進行經濟改革並獲得外部資金援助,馬爾地夫恐將面臨破產。

斯里蘭卡衛報(Sri Lanka Guardian)曾報導,人權倡議者史戴庫(Dimitra Staikou)點出這場危機嚴重性,強調馬爾地夫的債務負擔大幅上升。該國總債務從2018年的30億美元,暴增至2024年3月的82億美元,預測到2029年將突破110億美元(約新台幣3,250億元)。目前外債部分占34億美元,主要債權國為中國與印度。

馬爾地夫面臨迫在眉睫的債務償還時程,2025年需償還6億美元外債,2026年則高達10億美元。國際信用評等機構紛紛下調馬爾地夫的信用評等,惠譽(Fitch)在2024年6月至8月間三度降評,穆迪(Moody’s)則持續對該國的長期財務前景維持負面展望。

報導指出,中國與馬爾地夫自由貿易協定(FTA)生效,未能緩解馬爾地夫的經濟困境,反而進一步加劇危機。儘管雙邊貿易額約7億美元,但貿易極度失衡,中國占了97%,馬爾地夫出口僅不到3%。

以豪華度假勝地著稱於世的馬爾地夫,由於位處東西航運路線所經,近年來成為印度洋地緣政治熱點。

馬爾地夫總統穆伊祖(Mohamed Muizzu)過去打著「印度出去」口號勝選,曾赴中國展開上任後首趟國是訪問,一反大多數馬爾地夫領導人選擇印度做為首趟出訪目的地的慣例。

然而,馬爾地夫對91%的中國進口商品取消關稅,讓中國受益甚多,卻未帶給馬爾地夫經濟利益,2025年前2個月自中國進口總額飆升至6,500萬美元,相較2024年同期的4,300萬美元大幅增加。

中國企業也插手馬爾地夫觀光產業,導致來自中國旅客的消費利益大多流回中國。

面對財政衝擊的擔憂,馬爾地夫政府尋求資金援助,但成效有限,並曾向波斯灣合作理事會(GCC)各會員國分別請求3億美元資助,大多未獲回應。

史戴庫表示,若缺乏重大國際介入或債務重整,馬爾地夫恐將步上斯里蘭卡的後塵,後者於2022年發生經濟危機;若不盡速進行經濟改革並獲得外部資金援助,馬爾地夫恐將面臨破產,引發經濟與社會衝擊。

法新社曾報導,馬爾地夫2025年經濟成長料達5%。然而國際貨幣基金(IMF)警告說,樂觀經濟預測藏著潛在困境,馬爾地夫「風險偏向下行」、「需要迫切且更強而有力的財政整合」。

(首圖來源:Unsplash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