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央行示警,氣候災難將摧毀歐洲經濟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5 年 07 月 18 日 11:45 | 分類 環境科學 , 自然科學 , 財經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Loading...
歐洲央行示警,氣候災難將摧毀歐洲經濟

歐洲最近遭遇極端高溫肆虐,野火與洪水不斷,歐洲央行最近示警,氣候風險下經濟衰退的嚴重程度將是歐債危機的兩倍,相當金融危機期間的嚴重程度,僅次於新冠疫情的衝擊。《金融時報》直言,看到這份報告,會「讓你脊背發涼」。

歐洲是地球暖化最快大陸,1980 年代以來,歐洲氣溫上升速度是全球平均兩倍。氣溫升高已經影響到歐洲經濟,多項研究發現,日益頻繁的熱浪已對歐洲經濟造成重大影響,導致 GDP 和勞動生產力下降。科學家警告,未來幾十年 GDP 和生產力的損失將進一步惡化。

天氣愈熱生產力愈低

OECD 去年報告分析 21 個歐洲國家及日本韓國,發現高溫會降低勞動生產力。高溫天數增加和熱浪,都會大幅降低勞動生產力,估計一年中當氣溫超過 30°C 的日子增加十天,企業年勞動生產力下降 0.2%,超過 35°C 氣溫增加 10 天,企業年勞動生產力下降 0.3%,當氣溫超過 40°C 時,影響會急劇增加,影響範圍 -1.1%~-2.7%

未來氣溫每升高 2°C,生產力損失水準將急遽上升。模擬結果顯示,南歐地區受影響最嚴重,西班牙的勞動生產力可能下降 0.8% 以上,義大利和保加利亞的勞動生產力可能下降約 0.5%。相較之下,丹麥和芬蘭等北歐國家預計損失最小。

2035~2045 年十年間,熱浪對歐洲造成的平均經濟損失,將從 GDP 0.21% 上升到 0.77%2045~2055 年上升到 0.96%,到 2060 年代將超過 1.14%。南歐遭受最大損失,2055~2064 年,影響將達到或超過 GDP 2.5%,希臘和義大利及法國損失最大。

複合災難讓 GDP 減少 5%

最近歐洲央行評估氣候風險對金融和經濟領域的影響,用新模型模擬氣候衝擊對經濟產出的影響、公司破產的影響,以及所有這些因素對全球宏觀變數的影響。研究顯示,未來五年熱浪、洪水和野火等極端天氣事件,可能使歐元區 GDP 遭受與全球金融危機或新冠疫情相當的損失。

▲ 歐洲央行氣候風險評估報告。(Source:歐洲央行)

報告顯示,在所謂的最極端的「災難和政策停滯」情境下,各大洲發生嚴重且加劇的急性天氣事件,也就是假設 2026 年出現熱浪、乾旱和野火後,2027 年又會出現洪水和風暴,追蹤各行業的影響,考慮到消費者需求和市場反應,如果沒有大規模的政府支持計畫,將看到歐洲和北美經濟衰退 5%,亞洲經濟衰退幅度更大,新興市場的衰退幅度則更大。

另一端的情境假設認為,如果歐元區堅持淨零轉型政策,包括到 2030 年將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 55% 的計劃,加上全球協調的減排政策落實,轉型努力將導致全球經濟活動到 2030 年只萎縮 0.5%。德國央行董事會成員直言,氣候相關風險是金融穩定和經濟增長的直接隱患。

歐洲央行文章題為《氣候風險:不再是地平線的悲劇》,描述末日情景的原因不太難理解,是希望銀行業也能做好準備,要有最新洪水風險地圖,並為特別容易受天氣干擾的借款人提供貸款,預留更多資本。同時也強調氣候危機不再是遙遠的未來,而是迫在眉睫的危險。

(首圖來源:Flickr/DVIDSHUB CC BY 2.0)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