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一家小店,將自己的興趣變成商品或服務,提供給他人,是很多人心中的夢想,但這種夢想可能愈來愈難實現。在拿破崙時代,英國曾為「小店主的國度」,但今天幾乎每天都會有破產或大規模關店的消息,商業街繁華風貌再不復返。
過去十年左右,英國許多知名零售商紛紛關門歇業,一些轉型純線上品牌,一些零售商例如 Body Shop 則是易主,門市規模也大幅縮減。零售業並非唯一受衝擊的產業,旅館業、老牌餐廳也紛紛關閉門市。英國這三年倒閉店家愈來愈多,從 2023 年超過萬家,2024 年 1.3 萬家,今年將有約 1.7 萬家零售店倒閉,造成 20 多萬人失業,趨勢還在加速。
營業稅、保險、薪資報酬壓力太大
至於讓實體店經營不下去的原因是什麼,一是英國規定雇主幫員工上繳的國民保險稅率上調之外,影響更大的是門檻從 9,100 英鎊降至 5,000 英鎊,增加僱用員工成本,尤其兼職員工,估計雇主國民保險稅影響將使零售業損失約 23 億英鎊。
最低薪資標準也上調,時薪從 11.44 英鎊上調至 12.21 英鎊。最低工資生效年齡也從 23 歲降至 21 歲,使僱用年輕勞工成本更高,18~20 歲年輕人最低工資標準,從 9.60 英鎊上調至 10 英鎊。
還有更長遠的影響因素,如英國營業稅徵收大多數非住宅物業的「應稅價值」,也就是物業假設空置出租時,估計可取得的全年市值租金,這項稅制對實體零售商的打擊,遠大於亞馬遜等網路零售商。
消費者緊縮荷包
開店成本更高,但生意卻不怎樣。就業不穩定性上升,消費者不是動用儲蓄,就是得更節儉。經濟學家表示「英國消費者信心低落,對支離破碎的英國感到厭倦」。此外,英國商店街邊停車費提高,改推低交通流量社區,間接減少消費人流,使許多大型商家轉向城郊量販商場。
外媒形容英國商業街現狀,指出以前當一家老牌公司被迫倒閉時,其他業者就會取而代之,但最近商店關門就很難再開店,加上大量顧客湧入郊區大型商場,許多商業街瀰漫衰敗的氣息。門市關閉加速引發人們擔憂,認為這是結構性衰退。
開店夢想遙不可及
現在在社群上許多英國人都奉勸同胞開店是自掘墳墓,有人說討厭當辦公室員工,沒辦法忍受一天連續坐著幾小時工作,夢想是開家實體店,擁有家以外的工作場所,也能與顧客互動,販售他喜歡和有熱情的東西,但英國脫歐後,進口價格飛漲,現在走進城裡,看到空盪盪的商店街,感到非常沮喪。
有人勸他,現在開店成本高得離譜,光電費就漲兩倍,營業稅率高得嚇人,根本無法與純網路商家競爭,找員工更是惡夢,生活成本導致客流量下降,直言網路購物與實體店處於不公平競爭,開店日子不好過,擁有實體店只是個浪漫夢想。
- CNBC’s UK Exchange newsletter: Britain was once known as a ‘nation of shopkeepers.’ Now, not so much
- uk-high-street-crisis-full
(首圖來源: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