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拿大油沙過去是每開採單位石油,耗費能源最多的來源,因此輿論屢遭減碳環保團體抨擊,成本也居高不下,低油價時代更難競爭。但窮則變、變則通,引進科技大舉改造作業方式後,現在成為北美低成本石油來源。
十年前的 2014~2015 油價大跌期間,全球石油巨擘包括英國石油、美國雪佛龍、法國道達爾,大賣加拿大油沙計畫股權,將加拿大油沙標為全球石油計畫成本最高、利潤最低,低油價期間會血本無歸甚至虧損,寧可將資金投入美國頁岩油開發。
出人意料的是,遭國際資金拋棄的加拿大油沙,十年生聚十年教訓,引進科技拚命降低成本,反倒美國頁岩油因成本低區域已開採完,後續平均成本自然拉高,另資金競相投入造成競爭,開採權、薪資等成本膨脹,結果上演窮小子大翻身打敗金湯匙的故事,如今加拿大油沙成本區間在 40 美元出頭,美國頁岩油成本卻在 60 美元以上。
於是國際油價到 70 美元以下,美國頁岩油利潤空間大為壓縮甚至有虧損可能,各地頁岩油大舉封存油井、大砍資本支出、解雇員工時,以前認為成本更高,低油價時代更無法存活的加拿大油沙,卻老神在在,與十年前大相逕庭。
努力提升設備可靠性
改善加拿大油沙產業體質的功臣之一,是波士頓動力公司的 Spot 機器狗。過去油沙產業需要高薪雇用人員進行有風險與辛苦的例行視察設備維護,包括最佳化熱交換器運作,以及監測油水槽介面等,如今給 Spot 做,員工不再需辛苦奔波,以經營 45 年位於亞伯達省的冷湖油沙田的的帝國石油(Imperial)來說,每年可省 3,000 萬加幣人事成本。
帝國石油及同行競爭對手森科能源(Suncor)也投入研發,使用自動挖掘機,不僅省去雇用司機駕駛卡車運送油沙的薪資成本,更提高效率,帝國石油的科爾(Kearl)油沙田因此 2023 年以來生產力增加 20%。
森科能源於亞伯達省的堡壘丘(Fort Hills)油田引進 900 噸超大卡車,配合世界最大液壓挖礦鏟,超大鏟斗挖掘效率高,裝載時撒落比例也較低,使整體生產力大為提升。
不僅引進新設備,油沙產業也努力提升設備可靠性,以降低定期或不定期停機維護造成的成本與停產損失,以科爾油田來說,成本自 2021 年每年節省達 1 億加幣,2024 年將歲修期程從 12 個月拉長到 24 個月,未來還要再拉長到 48 個月。
森科能源也積極標準化各油沙田的維修作業,加強管理水源、提升效率,使每桶生產成本降低 7 美元,2024 年每桶生產成本落在 42.9 美元。過去七年來各大加拿大油沙企業降低生產成本約達每桶 10 美元,2017~2019 年時油沙開採石油生產成本平均約 51.8 美元,如今剩 40 美元出頭,確保低油價時代仍能獲利、生存、發展。
相反的,美國頁岩油 2017~2019 年時,平均生產成本落在 50~52 美元,七年來卻上升到 65 美元。這主要是頁岩油特性,頁岩層能開採石油於鑽井後幾個月內很快就枯竭,要維持產出就必須再尋他處重新鑽井,但開採成本低的油井都鑽完了,之後成本勢必不斷墊高。
油沙田則可開採運作 40~50 年,因此產業大舉投資現地設備升級,有相當合理的長期作業時間攤提成本。
另一方面,油沙產業五年來大舉還債,降低利息成本,2021~2024 年,加拿大自然資源公司(Canadian Natural Resources)、森科能源、西諾沃斯能源(Cenovus Energy)、帝國石油及 MEG 能源,五大油沙企業合計還掉總計 220 億加幣債務。
「十年河東十年河西」,如今加拿大油沙成為國際石油投資良好標的,反倒美國頁岩油面臨危機,這是十年前完全料不到的景象。
(首圖來源:Imperial O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