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中國買家正以驚人的速度湧入美國房地產市場,再度成為美國住宅房市最大的海外買家。根據全美房地產經紀人協會(NAR)最新統計,在 2024 年 4 月至 2025 年 3 月短短一年間,中國買家共買下了 11,700 套美國住宅,幾乎相當於平均每天購入 32 套房產,總交易額高達 137 億美元──遙遙領先其他外國買家。
翻倍成長,重奪海外買家之冠
NAR的報告顯示,中國買家在美置產的熱情不減反增,購買力更是大幅飆升83%。在2024年4月至2025年3月這一年,中國買家砸下的137億美元房產金額幾乎是前一年的兩倍,購房套數也翻倍至11,700套。值得注意的是,在此之前,由於疫情和中美關係等因素影響,中國買家的海外購房曾一度放緩,2023年時加拿大取代中國成為美國房市最大的外國買家。然而隨著近年情勢變化,中國買家強勢回歸:2025年中國買家再次登頂美國房市外國投資者榜首,成交額幾乎相當於第二名加拿大買家的兩倍之多。加拿大買家在同期購買了約10,900套住宅,總額約只有62億美元;其他主要外國買家如墨西哥、印度、英國等的投資額度也遠遠不及中國買家。中國金主以新台幣近千億元的年度掃貨金額,將傳統上活躍的加拿大、墨西哥等買家甩在身後。
NAR指出,2025年這波國際買家回流、是自2017年以來首次出現的年度增長,但外國購屋總量(78,100套)仍是2009年以來的第二低點。近36%的中國買家將房產買在加州,尤其是華人社區密集、教育資源豐富的城市,如南加州的爾灣等地;加州以外,中國買家購房最多的州是馬里蘭州和紐約州,各占9%左右──加州深厚的華人社區,以及擁有史丹佛、加州大學系統等眾多世界知名學府,是吸引中國買家的重要原因。
許多中國富裕家庭為了子女教育,傾向在大學城或優質學區附近置產,順帶享受周邊完善的華人生活環境。NAR調查也發現,大約66%的中國買家購房用於自住,包括做為主要住所、供子女留學居住或度假用途。這說明相當多中國購房者其實是為了家庭生活考量而購入美國房產,而非純粹的投機炒房。當然,仍有部分中國買家將美國房產當作投資工具或出租收益來源──約22%的受訪者表示購房是為了收租,另有5%是購買度假別墅。
愛買高價豪宅,全現金出手成常態
中國買家特別青睞高價豪宅、且偏好以現金一次付清──中國買家購買的房產平均價格高達120萬美元,約合新台幣3,600萬元。這個數字是美國住宅全國中位數房價(約49.4萬美元)的兩倍多。一位中國買家買一棟美國房產的花費,等同於普通美國買家購買兩棟房子的金額。拿其他國家來相比,就知道差異:加拿大人購買美國房屋的平均價格約在50多萬美元,墨西哥買家約70多萬,印度買家約40多萬,英國買家約60多萬美元。相比之下,中國買家的購屋價格明顯高於他國。
除了許多中國富裕人士本身資金充裕,能夠一次性支付動上百萬美元的房款外,目前美國房貸利率過高也是原因之一。過去一年美國30年期房貸利率一度飆破8%,即使近期略微回落,但仍有6%以上。對於不缺現金的買家而言,貸款成本反而比現金更高。此外,美國房市近年供給吃緊、熱門房源供不應求,買家競爭激烈。全現金出價通常更容易獲得賣家青睞,交易流程也較快,因而中國買家為了搶下中意的房產,傾向直接以現金成交。當前許多美國本地買家因房價高漲與利率高昂而裹足不前,市場需求偏弱,反倒讓有能力現金購屋的海外買家看準時機、大舉進場。
對這些財力雄厚的中國買家而言,在美國「用錢買時間」可以更快成交,也能繞過繁瑣的貸款程序和成本,可謂一舉多得。
美國房市的機遇與隱憂
房地產網站Realtor.com的分析師指出,國際買家的興趣對銷售遲滯的賣家而言、不啻為一場及時雨,消化了一些原本可能滯銷的庫存。對賣家和整體經濟而言,這些跨國資金無疑提供了整體資金的流動性;然而另一方面,外國熱錢也引發各地區對房價負擔變化與國家安全的擔憂。
美國房價連年高漲,全國許多主要都會區的購房開支已超過家庭收入的30%標準,住房負擔危機愈演愈烈。不少美國民眾擔心,實力雄厚的海外買家(尤其是中國買家)推高了房地產價格,讓本地剛需買房族更難買得起房──雖然NAR的數據顯示外國買家購房量僅占美國房屋銷售總量約1.9%,很難說是推升整體房價的主要因素;但在某些熱門城市,外國資金的確可能助長房價上漲,擠壓本地中產階級的購房空間。
從中國自身角度看,富人熱衷海外買房也帶來資金外流的隱憂。當大量民間資金透過各種方式流向海外房地產時,中國境內的投資和消費勢必受到影響。中國政府自2016年起加強資本管制,限制企業和個人將錢匯出境買房、購買高價保險產品等,就是擔心資金外流削弱國內經濟。
尤其中國本土房地產近年深陷困境:2023年以來多數城市房價停滯甚至下跌,今年前兩個月全國新建住宅均價較2023年4月高峰時暴跌22.6%。房企公司的爆雷違約潮讓人擔心、導致購房者信心不足。對手握巨額資金的中國富裕階層而言,自家缺乏可靠的不動產投資,才會將目光投向海外。大量資金出走不僅加大人民幣貶值壓力,也讓中國經濟少了民間投資的動能。
目前資金外流規模已超過10年前中國房市低迷時的水準,凸顯出民間對本土經濟前景的疑慮。長期而言,如何留住這些民間資本在國內投入實體經濟,將是中國當局面臨的一大挑戰。
美國地方政府對外國買家收購房地產也日益警惕──尤其是來自中國的買家,有時會被與地緣政治安全議題掛鉤。一些政界人士質疑中國資金大舉收購美國土地和房產,可能帶來國安隱憂或資源壟斷的問題。美國已有多個州推動限制中國人購買房地產的法案。例如佛羅里達州州長在2023年5月簽署了SB264法案,禁止中國公民(以及俄羅斯、伊朗等少數國家公民)在佛州購買住宅、農地等不動產,即便是合法在美居住的中國公民也受限制。類似的立法動作在德州、路易斯安那州、阿拉巴馬州等也有人提案討論相關限制。
(首圖來源: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