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針對美國川普政府宣布對台灣開徵 20% 稅率的對等關稅一事,國內法人表示,的確會影響到市場信心,但真正的關鍵還是之後台美貿易協商關於半導體相關產業的關稅能否爭取到最惠國條款。而美國關稅問題也確實衝擊 1 日台股走勢,開盤最低一度下跌超過 300 點,跌幅逾 1.2%。
法人表示,美國白宮於 7/31 網站發布進一步修改對等關稅公告,8/1 起對台灣的關稅稅率為 20%。白宮表示,其他沒有被點名關稅的國家,基本稅率為 10%。而美國商務部長 Howard Lutnick在 2025 年 7 月 27 日 的新聞發布中表示,將在兩週內宣布對半導體進口關稅的消息。
對此,法人表示,台灣關稅稅率高於亞洲鄰國日本(15%)、韓國(15%)、泰國(19%)、柬埔寨(19%),與越南的 20% 相當。考量到台美經貿關係密切,且政府已經在之前與美國進行多輪正式協商,這樣的稅率必然會令市場感到失望。
然而,注意的是,這次只是「對等關稅」的更新,而對等關稅稅率並不適用在關稅豁免清單(Annex II)以及新增豁免項目的總統備忘錄,也就是說包括半導體、伺服器、藥品原料、關鍵零組件、礦產與化工材料等商品皆被排除於新關稅之外。這意味著,現行的稅率只有適用在25.2%的對美出口項目,自動資料處理設備的其他單元(例如顯示卡、伺服器零組件等)占對美出口 47.6%(HS code 847180)、伺服器整機占 25.9%(HS code 847150)、筆電占 1.2%(HS code 847130)、電腦零組件 8.2%(HS 8473)、積體電路 6.8%(HS8542)、手機等通訊器具 4.1%(HS 8517)、儲存媒體 1.7%(HS 8523)、醫藥製劑 0.7%(HS 3004)等台灣主力輸美商品目前並不會受到關稅調整的威脅。也就是說,這個稅率只能視為是台美關稅激烈協商的「前哨戰」。
不過,必須強調的是,目前美國已經對於半導體以及藥品進行 232 調查,半導體關稅調查並不是只有半導體產品,而是包含半導體製造設備(SME)以及任何內含上述半導體或設備的終端產品,例如電子裝置、智慧型手機、資料中心設備等。也就是說,232 條款上路後,台美是否能夠從現在仍在進行的貿易協商中,爭取到如韓國、歐盟等國半導體的關稅待遇不會比其他國家更差的最惠國條款才是關鍵。
而美國商務部長 Howard Lutnick 在 2025 年 7 月 27 日 的新聞發布中表示,將在兩週內宣布對半導體進口關稅的消息。而且一般來說調查結果發布後,總統在 90 天內要決定是否課徵關稅,之後還要經過一段公告期後,關稅稅率才會正式生效。這意味著如果川普政府在 8 月上旬公布半導體調查結果,並迅速完成決策與公告,最早在 9 月中旬~ 10 月初就有可能實施新的半導體關稅。
(首圖來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