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恆大集團今年初被香港法院下令清盤,並 25 日下市。外媒報導,恆大清盤人已收到 450 億美元(約新台幣 1.3 兆元)的債權人索賠,目前只出售約 2.55 億美元資產,清盤工作可能需要十多年。
恆大2024年1月29日被香港法院頒下清盤令而停牌,經過18個月都未能復牌。香港交易所上市委員會決定取消恆大上市地位,8月25日下市。
綜合美聯社、路透社等外媒報導,恆大下市後,雖然股票仍然有效,但股票不能在證券交易所交易。一般情況,因香港沒有專為買賣下市股票而設的場外交易市場,欠缺二手市場,下市公司股東難為手上股份尋找買家或定價。
恆大集團清盤人12日表示,截至2024年1月29日,已控制恆大集團100多家子公司,總資產值35億美元。這宗中國最大規模的債務清理程序啟動18個月後,清盤人出售約2.55億美元(約新台幣76億元)資產。不過清盤人表示,截至今年7月31日,收到187項總額達450億美元的債權人索賠,遠高於2022年披露的275億美元負債。
恆大是全球負債最多房地產開發商,清盤工作面臨重重挑戰。清盤人表示,恆大資產涉及多個司法管轄區註冊成立的公司實體,集團交易量龐大且複雜,某些情況還涉及外部債權人,使資產變現收益成為艱苦耗時的工作。
境外投資者表示,以恆大規模和複雜性,清盤工作可能需要超過十年才能完成。雖然為追回恆大債務的資產處置速度快於市場預期,但價值仍遠低於債權人債權。恆大最有價值的兩項資產是上市子公司恆大物業和恆大新能源汽車股份,清盤人一直為這些資產尋找買家。
(首圖來源: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