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 2 奈米洩密案牽涉國安,外媒指業界認為一定要嚴格處理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5 年 08 月 14 日 14:30 | 分類 公司治理 , 半導體 , 晶圓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Loading...
台積電 2 奈米洩密案牽涉國安,外媒指業界認為一定要嚴格處理

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下半年量產領先全球的 2 奈米製程,近期卻爆發重大洩密案,震動國際半導體界。檢方依國安法羈押多名現任與前任工程師,並指涉案人員涉及竊取國家核心關鍵技術,案件影響層面橫跨台日產業合作。

BBC 中文引用台灣多家媒體報導,這次是台積電例行監控發現檔案存取異常,展開調查後確認至少九名工程師涉案,三人來自 2 奈米試產廠(新竹寶山 Fab 20),六人隸屬研發支援部門。三名主嫌包括曾任職台積電,後跳槽半導體設備廠東京威力科創(TEL)台灣子公司的陳姓工程師,以及兩名台積電現任員工吳姓與戈姓,均畢業於清華大學理工科系。

檢方指控三人在疫情期間利用遠距工作之便,於咖啡廳、高鐵站等地密會,並精準選擇登入系統時間以規避監控,涉嫌拍攝近千張機密製程資料,包括製程參數、設備調整數據與試產流程圖。陳姓工程師在離職前便蒐集大量數據,轉至 TEL 後試圖用於設備最佳化。三人依違反國安法遭羈押禁見,且抗告遭駁回。六人雖未羈押,但都遭調職或解僱。由於修法後的國安法明確指出,竊取 14 奈米以下晶片技術最高可判 12 年徒刑,並課罰金新台幣 1 億元。這將是 2022 年修法後首宗適用案件。

BBC 報導,焦點延伸至日本半導體設備龍頭 TEL。TEL 為台積電長期合作夥伴,2 奈米以下設備市佔率超過三成,對晶片良率與效率至關重要。洩密資料是否流向日本政府支持的 2 奈米製造商 Rapidus,引發外界揣測。Rapidus 目標 2027 年量產 2 奈米,獲日本政府 120 億美元補助,TEL 為重要夥伴。TEL 事發後迅速解僱涉案員工,並聲稱公司調查未發現資料外洩至第三方,強調將全力配合台灣司法調查。台積電也重申「零容忍」原則,但不便評論案情細節。

清華大學理工科系畢業、化名「Max」的竹科工程師向 BBC 中文透露,半導體製程分工極為細緻,指涉設備僅負責數千道工序某一步,工程師無法掌握全貌。

大廠會同時讓多家廠商承接同製程不同部分,彼此競爭卻互不知情。廠商為了製程變動時搶到訂單,會設法從工程師處獲取更多細節。然製程需因應不同產品客製化,手機製程可能微調後能給筆電用,即便取得小部分資料,也難套用。涉案者多為 30 多歲工程師,通常無法接觸核心機密,更常涉及廠商與工程師的「客戶關係」,主管有時會默許合作方便,對 KPI 有利。

Max 直言,台積電推動無紙化後,機台參數僅能在無塵室查看、不得外抄,但設備商仍有各種手段取得數據,否則不可能迅速為客戶提供精美報告,這是業界心照不宣的默契。

台積電過去多次捲入技術保護爭議,包括 2003 年指控中國中芯國際竊密,2005 年和解並收取 1.75 億美元專利金。之後,2009 年再度和解,中芯支付 3.35 億美元並轉讓 8% 股權。另外,台積電也於 2015 年控告前研發處長梁孟松欲加入三星,法院裁定暫禁任職。梁後轉任中芯國際執行長。

市場分析,2 奈米製程研發成本動輒數百億美元,需結合尖端製造與頂尖人才,全球僅台積電、三星、英特爾等少數企業具備實力。根據市場研究公司 Counterpoint Research,台積電 2024 年第三季全球晶圓代工市占達 64%,三星 12%、中芯國際 6%。2 奈米為下個產業里程碑,成功量產將鞏固領先優勢。

美國科技顧問 Ray Wang 指出台積電 2 奈米技術不僅性能優於競爭對手,良率更高且穩定,是核心競爭力來源。而且即使三星、英特爾努力追趕,差距仍存在。彭博評論更指出,2 奈米需求高漲,預計年底量產將賦予台積電更多定價與市場主導權。

新竹地檢署亦查辦中資企業非法挖角與技術竊取,破獲北京集創北方、歌爾股份、特納飛電子、博流智能與世紀互聯等五家公司在台非法據點,突顯保護台灣高科技產業的壓力。

外界關注此案是否衝擊台積電日本投資,包括熊本廠與日企合作計畫。台積電董事劉鏡清強調不影響日本投資。但分析認為,日本積極推動半導體復興,Rapidus 與台積電有競合關係下,TEL 又捲入政治與產業風險,將成未來觀察重點。

(首圖來源:shutterstock)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