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月 1 日羽球兩大龍頭品牌 YONEX(YY)和勝利(VICTOR)宣布調漲羽球價格。勝利比賽級藍蓋球 B-01N 一桶(12 顆)從 800 元調漲到 960 元,逼得台灣羽球品牌 VOLAR、KOMBO 跟進調價。近期更有傳聞指出,YONEX 預告 9 月進一步調漲國際賽用球 AS-50,一桶還要漲 300 元達 1,700 元,等於每顆要價 142 元,更引發網友熱議。
《財訊》致電YONEX台灣了解漲價幅度與原因,截稿前尚未獲回覆。但回顧2023年初,AS-50一桶約920元,若真的漲至1,700元,兩年漲幅高達約84%,比金價兩年78%還猛。且不只球,連球拍、拍線、握把布等羽球裝備也跟著漲價,讓球友不禁感嘆:羽球怎麼愈來愈像有錢人才玩得起的運動了?
羽球最大產地中國售價漲幅更驚人
羽球最大產地之一的中國,價格漲勢更劇烈。從中國電商平台數據便可看出價格屢創新高。以YONEX的AS-50淘寶售價,從去年275人民幣漲至380人民幣(約新台幣1,600元)。中國馳名品牌李寧、中國入股的英國羽球品牌亞獅龍(RSL)等,改價速度更是直接翻倍。市場人士透露,亞獅龍不僅漲價,還到工廠把毛片全包了,讓別人也買不到。
還撐著沒漲價的台灣羽球品牌JNICE久奈司創辦人李鑑珉表示,不少廠商捧著現金到製球工廠排隊,但只用過去價位絕對買不到球;而且以後也不會有了,因為還會再漲。
中國羽球品牌翎美(Ling-Mei)台灣與澳洲總代理執行長葉建宏分析,「羽球原料很簡單,就只有軟木頭、羽毛、膠水、車縫線,羽毛漲最多,目前工廠已通知一顆鵝毛球單價成本至少漲80~100元,但車縫和膠水的人工和原料也漲,大品牌終端售價就會反映。」
也難怪跟著球價一起飛漲的,還有東京證交所掛牌的YONEX股價,最近財年(至今年3月31日)營收達1,383億日圓,淨利106億日圓,每股盈餘122.96日圓,均較去年同期成長近20%,帶動YONEX股價今年大漲109%,13日更創歷史新高,總市值衝破3,631億日圓。
YONEX財報營業利益變動因素說明頁指出,雖然原料價格上升曾削弱獲利,但受惠巴黎奧會等國際賽事宣傳,激發疫後羽球熱潮以及關注YONEX;特別是中國、台灣等亞洲國家羽球選手的國際賽優異表現,讓各市場羽球裝備銷售量均大幅成長,帶動整體毛利連年增加。
供需失衡,推動漲勢不回頭
到底為何羽球價格會飆漲?歸納各方說法,可能有兩大因素:
首先,是使用需求激增。據世界羽球聯合會(BWF)統計,2022年全球羽球粉絲(badminton fans)約7.09億人,特別集中亞洲。疫後解封運動熱潮再起,中媒報導,光中國羽球運動人口就高達2.5億人,假設每兩人一週打兩小時、消耗六顆球,換算下來,中國全年至少消耗掉390億顆羽毛球。
反觀台灣,羽球本來就是最受歡迎的球類運動,近幾年更因戴資穎、麟洋配等羽球選手在奧運等國際賽表現優異,吸引更多人加入。教育部體育署統計,全台各類運動場館,羽球場館數量達236處,為全國第三名,僅次籃球場與多功能舞蹈運動教室,較2019年成長59.46%,顯示羽球運動人口及設施需求持續增加,撐起羽球的剛性需求。
其次,羽毛原料供應日益稀缺。中國政府近年加強落實環保,不少養殖戶被迫停業,讓供給轉趨緊俏;近幾年全球禽流感、水災頻發,又導致鵝鴨產量下滑。
葉建宏透露,適合做羽球的翎片,至少要2.5個月大的鵝鴨才有,但從養殖場角度看,禽肉食用經濟價值遠高於羽毛,因此鵝鴨養到30天大,就會送去屠宰場,等不及讓羽毛長得更豐滿。諸多因素影響下來,產量減少、用途又被排擠,能用做羽球的高品質羽毛自然更稀少,但市場需求又未見減少,在在推升羽球售價漲勢居高不下。
《財訊》分析,既然勢不可擋,對球友來說只有兩個辦法,一是適量囤球,確保以後還有球打,但也不宜囤過多,超過使用期限;另外就是改打人造羽毛球,如勝利就推出碳音球,據稱已做到接近天然羽毛球的拍擊音效與手感,價格也相對穩定。不過對許多追求極致球感的發燒友來說,短期無法「屈就」人造的穩定,除非未來國際賽改用人造羽球,才能真的形成趨勢,羽球也才有降價空間。
(本文由 財訊 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