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知道嗎?富豪要富過三代,玩的不是金融商品,而是一場耐心卡位戰。
卡贏了,就是數倍報酬。當你以為財富是各種金融商品累積的時,商周踏入歐洲財富管理重鎮瑞士,揭開你不知道的富人圈一景。
走進瑞士日內瓦的瑞士百達銀行,這家歷史長達220年,也是歐洲管理資產規模最大的未上市金融機構,竟然藏著一間米其林一星廚師領軍的餐廳,且不對外營業,只開放受邀請的銀行客戶與重要合作夥伴。
這只是他們讓有錢客戶買單的基本配備,要成為客戶,資產門檻為500萬瑞士法郎(約新台幣1億8,610萬元)。
用私募股權投資,賺耐心財
百達財富管理全球慈善事業服務主管柯睿思(Christoph Courth)點出,一般人的認知,財富管理似乎就是替富人管理財富,但他們是在管理「成為富有代表的意涵」。
有錢人最關心的是,如何把財富持續累積到後代,及期盼與未來子孫一起達成什麼樣的成就。富豪怎麼把財富留下來?耕耘耐心財,是關鍵字。他們不只投資理財商品與股票,還會布局未來有機會更賺錢的公司。
私募股權投資,通常指的是在早期投資未上市公司,或是把已上市公司私有化,經過重整、提升公司價值後,再高價出售,抑或重新上市,賺取價差。與一般股票交易可以每日、甚至每秒都可買進賣出的「快錢」不同,私募股權投資案不僅每案交易金額更龐大,投資期間動輒長達數年,考驗眼光耐心,還要有「門道」。
以瑞士百達有參與共同投資的私募標的德國品牌勃肯鞋收購案為例,精品集團LVMH支持的私募股權公司L Catterton主導的投資案,最終經重整兩年多後重新上市,市值翻了近一倍。瑞士百達透露,這筆投資案為投資人賺進超過兩倍的報酬。
除此之外,以mRNA疫苗為名的莫德納、中國外送平台美團,都是他們參與標的。
為何瑞士百達能替客戶爭取到這些投資機會?因很早就以共同投資的角色,參與大型私募基金投資案。身為可為案件帶來高淨值人士資金的銀行,相對有機會得到大型私募基金的諮詢委員會席次,比起單純提供資金者,與案件最大投資股東的關係更緊密,也更容易拿到有潛力的投資案。
富豪圈早自成生態系,搶先辨別有前景的獨角獸。如共享經濟代表企業Airbnb與Uber,上市前都有獲得這類資金投資。
摩根大通(簡稱小摩)2024年家族辦公室報告顯示,私募股權投資,是訪談的190個家族辦公室中最常見的持有資產,勝過公開發行股票。但要服務好有耐心的富豪,也需要代價。
與客戶綑綁利益創長期關係
「客戶來到我們這裡,都希望建立跨世代的長期關係」,百達家族第九代、擔任瑞士百達管理合夥人職位的百達朗(François Pictet,見首圖)說,公司沒上市,沒有外部股東會要求每季都要繳出亮眼財報數字,他們才得以專注服務客戶。
含百達朗等七位合夥人,晉升合夥人時都需從現任合夥人照帳面價值購買公司股份。換句話說,合夥人、公司與客戶利益,會綁得很緊。
百達朗受訪時指出,與他身後背負的200多年銀行歷史相比,以20年為時間單位,都如相對的短期思維。一般人做價格買賣,但有錢人都更早探詢長期價值的機會,藉此賺到未來。
時間,是最好的複利,頂級富豪圈執行徹底。
(作者:陳慶徽;本文由《商業周刊》授權轉載;首圖來源:瑞士百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