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國金融時報 23 日報導,日本央行(BOJ)總裁植田和男在美國懷俄明州傑克森洞(Jackson Hole)年度會議指出,勞動力短缺為日本最緊迫的經濟議題之一。植田表示,外籍勞工雖僅占日本勞動力 3%,近期勞動力成長卻半數得歸功他們。
歐洲央行(ECB)總裁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表示,如果沒有外籍勞工移入,歐元區勞動年齡人口預估到2040年將減少340萬人。英國央行(BOE)總裁貝利(Andrew Bailey)表示,人口結構與生產力下滑對英國經濟構成嚴峻挑戰,迄今未獲足夠重視,2040年英國將有四成人口超過標準勞動年齡(16~64歲)。
路透社報導,貝利23日表示,英國人口老化趨勢可預見的未來都不會逆轉,BOE已將關注焦點從失業長期趨勢轉向勞動參與率。官方數據顯示,英國16~64歲人口勞動參與率低於新冠疫情前。
路透社7月報導,英國政府計畫投資人工智慧(AI)所需運算基礎設施10億英鎊,希望五年內將公共算力提升20倍。
彭博社報導,貝利3月在萊斯特大學發表演說時指出,英國需要像AI這種科技突破應付長期成長率崩跌。AI有可能成為下個提升生產力的科技,為了提升英國經濟的生產潛力,以科技輔助人力已成為迫切需求,英國必須積極促進AI發展。
美國勞工部勞工統計局(BLS)數據,7月民間勞動參與率(LFPR)自6月62.3%降至62.2%,創2022年11月以來最低。
Business Insider去年2月報導,白宮前經濟學家Todd Buchholz表示,美國生育率下滑可能導致數十年內經濟成長率縮減三分之一,抵消AI的生產力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