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志聖工業、均豪精密與均華精密 2020 年共同成立的 G2C 聯盟,今年邁入第五年,成為台灣唯一聚焦先進封裝的設備聯盟,談到 CoPoS 研發,均華董事長梁又文表示,簡單來說就是進階版 CoWoS,但能提升良率使用面積超過 90%,有望大幅增加 30% 獲利,研發成功真的賺翻天。
台灣半導體設備產業正迎來歷史性轉折,由志聖工業、均豪精密與均華精密 2020 年共同成立的 G2C 聯盟,今年邁入第五年,已成為台灣唯一聚焦先進封裝的設備聯盟,五年間市值從不足百億元一舉成長逾五倍,成為 AI 浪潮中備受矚目的新興力量。
受惠 AI 的持續擴張正驅動半導體產業進入新一輪高速成長,從基礎建設到應用服務,皆需仰賴更精密的先進封裝,G2C 三家成員恰好各自掌握關鍵技術,包括志聖專精壓合、貼膜、撕膜、烘烤、電鍍前處理等技術,均豪聚焦檢測、量測與研磨拋光,均華則在 Bonder 與 Sorter 平台具備突破,三方形成技術互補,快速回應 CoWoS、SoIC、WMCM、Hybrid Bond 等新製程需求。
G2C 打造在地化與韌性供應鏈
梁又文表示,過去三年晶圓大廠向下整合、OSAT 向上延伸的「Foundry 2.0」趨勢已逐漸成形,台灣設備廠的角色顯得更為關鍵,G2C聯盟透過共同展會、技術交流與跨持股合作,深化研發能量,目前聯盟總人數已逾 1,700 人,其中研發人力占比高達三成以上,展現強勁的創新動能。
梁又文指出,均豪近期因半導體營收比重突破五成,成功轉型調整為半導體類股,進一步彰顯聯盟成員的轉型成果,並攜手外部夥伴合作,例如昇陽半導體,雙方在研磨、電漿設備等新製程站點展開協作,進一步加快技術落地,提升供應鏈完整度與韌性
梁又文分享,隨著 AI 浪潮帶動先進封裝需求全面升級,無論是 CoWoS 光罩尺寸放大、SoIC 技術量產,或是 HDI for AI 的迭代,全都需要更高精度、更高效率的設備支援,因此 G2C 聯盟將持續聚焦 AI 產業鏈,深化研發與在地化供應鏈優勢,推動台灣設備自主化。
CoPoS 研發成功將賺翻天
梁又文談及,面對 AI 與 HPC 帶動的龐大需求,均華積極投入研發強化產能,以確保在先進封裝製程設備市場中持續保持領先地位,成功建立 Bonder 與 Sorter 互補的核心技術平台,並由 CoWoS 進一步延伸至 Chip on Panel、Chiplet、SoIC、WMCM 與 Hybrid Bond 等新世代應用。
針對 CoPoS 先進封裝研發,梁又文指出,簡單來說,CoPoS 先進封裝就是進階版 CoWoS,但必須以 CoWoS 的基礎精度與良率來提升面積,若研發成功就能提升良率使用面積超過 90%,有望大幅增加 30% 獲利,屆時真的賺翻天,但問及最快什麼時候能完成,梁又文透露真的不知道。
志聖跨足多元應用布局未來十年成長
志聖董事長梁茂生表示,志聖從烤箱與 PCB 設備起家,如今已成為半導體先進封裝鏈的重要一環,隨著先進封裝成為推動摩爾定律延續的關鍵,而法人提到台積電 2022 年至 2026 年的產能擴張,AI 測試、CoWoS 與 SoIC 的年均成長率分別高達 80%、80% 與 100%,意味設備商將受惠。
梁茂生指出,看好 AI 應用的發展,以及志聖本就是 PCB 產業設備領導廠商的角色,緊抓著 HDI for AI 技術的迭代提供 Desmear PTH、壓膜、撕膜等關鍵製程設備,PCB 產業占上半年 51% 營收,其中先進 PCB 近五年有 7 倍的成長。
梁茂生分享,志聖 2025 年上半年營收 28.19 億元,年增 16.1%,其中 AI 產業鏈上的設備營收占比已超過 65%,兩個主要成長動能,分別是先進封裝、先進 PCB 兩大關鍵產業,未來將持續聚焦於 AI 應用,包括 CoWoS、WMCM、SoIC、HBM、Burn-in 測試與 IC 載板、先進 HDI。
均豪精密半導體營收比重已占 50% 以上
均豪董事長陳政興表示,受益於 AI 持續成長動能,半導體市場、先進封裝技術、矽及再生晶圓等市場規模和需求大幅成長,再者晶圓大廠向下整合,OSAT 廠向上發展已儼然成為必然趨勢,台灣半導體供應鏈尖兵將扮演更具決定性的角色。
陳政興指出,隨著晶圓及再生晶圓大廠持續擴充產能,調升資本支出,聯盟成員在半導體領域屢創佳績,均豪精密半導體營收比重已占 50% 以上,並持續穩定向上提升,未來將持續掌握這波 AI 浪潮技術落地和商機,深耕先進封裝、再生晶圓產業及 OSAT 大廠的需求。
(首圖來源:科技新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