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M 在 AI 時代扮演關鍵角色,美光藉獨特技術供應市場成長需求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5 年 09 月 09 日 17:00 | 分類 IC 設計 , 公司治理 , 半導體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Loading...
HBM 在 AI 時代扮演關鍵角色,美光藉獨特技術供應市場成長需求

在人工智慧(AI)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全球科技版圖的今天,高效能運算(HPC)與AI的結合已成為市場最炙手可熱的焦點。對此,台灣美光先進封裝暨測試營運副總裁張玉琳表示,高頻寬記憶體(HBM)在AI時代扮演呃關鍵角色,其背後源自於極具挑戰性的先進封裝技術,特別是美光所堅持的TCB-NCF(熱壓合非導電膠膜)製程的獨到之處與未來潛力。

張玉琳在Semicon Taiwan以 「AI 時代的 HBM 與先進封裝」發表主題演講時表示,隨著AI模型從GPT-1到GPT-5的演進,訓練所需的數據量(token)呈現了近百萬倍的驚人成長,而模型參數也達到了數十萬的規模。這對記憶體產生了前所未有的渴求。一顆HBM將會消耗掉三顆DRAM的產能,這使得全球DRAM的供應挑戰變得極為嚴峻。

過去,GPU都是透過PCB板與GDDR6記憶體連接。如今,為了追求極致的效能,GPU與HBM記憶體被一同放置在如CoWoS或EMIB等先進的2.5D/3D堆疊平台上。這種架構確保了數據傳輸的最短路徑與平行運算能力,並在散熱和穩定性上獲得了巨大提升。從早期的4層堆疊HMC,到現在業界熱賣的8層、12層甚至16層堆疊的HBM3,顯示出市場對於記憶體容量的需求,促使製造商不斷挑戰堆疊技術的極限。

張玉琳指出,HBM是連接記憶體與處理器距離最短、效率最高的方案。他解釋,記憶體的基本單元即便使用了先進的高K介電質材料,依然需要實體空間,無論是水平擴展還是垂直堆疊。將其整合到採用極紫外光(EUV)等先進製程的邏輯晶片中,不僅成本效益極低,更會因高溫產生漏電問題,影響效能。這正是為何記憶體、射頻(RF)及高功率元件需要透過先進封裝技術進行異質整合,而非單純遵循摩爾定律進行微縮的原因。

事實上,一片12吋的晶圓厚度約為775微米,而HBM3或HBM4單層晶片的厚度,甚至不到其百分之一。因此,根據物理定律,當厚度減半時,應力會增加八倍。若將厚度縮減至原來的二十分之一,所產生的應力將會是驚人的8,000倍。因此,處理這種極薄、極脆弱的晶片,就像在紙片上進行精密的建築工程,但這也為產業帶來了巨大的技術創新機會。從HBM2E到HBM3,接點間距(pitch)縮小了超過一半,而TSV(矽穿孔)的數量則增加了四倍。這些數據的背後,是AI性能得以飛躍式進展的根本原因,同時也給封裝工程師帶來了極其艱鉅的「骯髒活」(dirty job)。

在眾多封裝技術路線中,美光是少數幾家堅持採用TCB搭配NCF製程的公司。雖然這條路線對製程控制的要求極高,但也帶來了獨特的優勢。尤其,相較於主流的底部填充膠製程,預先塗布的NCF在壓合過程中更容易控制膠體的流動與氣泡的產生。如果僅依賴毛細作用的底部填充,氣泡很容易被困在晶片內部;而使用NCF,我們可以更好地將氣泡向外排出。一旦產生氣泡,將可能導致比接點本身更細微的橋接問題,進而引發短路與失效。

張玉琳強調,HBM的製造流程是一個失敗哲學(Fail Philosophy)的展現。從晶圓薄化、切割、堆疊到最終成型,整個過程包含數百個步驟,任何一個環節的微小失誤,如晶片翹曲(warpage)、裂紋(crack)、或粒子污染,都會在後續的堆疊過程中被放大,並導致最終的失敗。因此,整個流程的良率控制如同走鋼索般困難。

而美光憑藉其過去在電子材料與半導體領域超過十年的研發經驗,成功地帶領團隊克服了TCB-NCF製程的挑戰,使其在市場上取得成功,也為美光在HBM領域建立了獨特的技術壁壘。因此,半導體產業正處於一個轉折點。過去,摩爾定律的微縮是推動產業發展的主要動力;而今天,先進封裝技術的投資規模已與前端製程相當,成為延續效能增長的關鍵。

張玉琳最後指出,為了達到更高的速度、更大的頻寬和更低的成本,產業正朝著扇出型(Fan-Out)封裝、更精細的RDL(重佈線層)、以及混合鍵合(Hybrid Bonding)等方向發展。然而,這些新技術也帶來了新的問題,如翹曲、靜電放電(ESD)等可靠性挑戰。工程師在追求30%功耗降低或30%速度提升的同時,也必須面對更嚴峻的散熱與應力管理問題。未來將由新材料、新架構設計以及先進封裝解決方案共同驅動。從HBM記憶體到DRAM、SSD NAND快閃記憶體,再到低功耗DRAM模組,美光正致力於提供全方位的記憶體解決方案,以滿足AI訓練與推論的龐大數據需求,在這場由AI掀起的記憶體革命中,扮演不可或缺的關鍵角色。

(首圖來源:科技新報攝)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