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蒸汽機、電力、電腦更猛,小摩:市場低估 AI 生產力繁榮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5 年 09 月 16 日 9:40 | 分類 AI 人工智慧 , 人力資源 , 財經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Loading...
比蒸汽機、電力、電腦更猛,小摩:市場低估 AI 生產力繁榮

姑且不論 AI 是否會剝奪我們的工作,是否會加重精神方面問題,對企業而言,AI 真的是一筆好投資。摩根大通在最新對 AI 經濟影響報告中指出,AI 與工業化、電力、電腦來臨等每一次重大技術變革一樣,會帶來驚人的生產力提振,且成效比前兩次革命更快到來,只要七年時間,就會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

摩根大通美國投資策略主管 Jacob Manoukian 報告中追溯蒸汽機、電力和電腦的出現所帶來的變革,他回顧過去兩百年的歷史,指出技術突破,不但沒有造成大規模失業,反而降低成本,並催生新功能,總需求增加,足以彌補技術造成的損失。

他不稱為是「失業」,而是「劇烈的任務變動」,雖然從事舊有工作的工人會受到衝擊,例如在蒸汽機發明後,手工織布工人的實際工資在 1806年至 1820 年間減少一半。隨著蒸汽火車成為主流交通工具,運河船夫和馬車夫也失去工作。但隨著紡織品生產和消費的飆升,以及運輸成本的下降,煤炭開採、鐵路維護和城市零售業對勞動力的需求也隨之增加。

電力和電腦也引發類似的廣泛變革,其中許多是意料之外的。技術帶來的劇烈任務變動之後就是大規模的生產力成長。在 1980 年代,公司每創造 100 萬美元的收入需要 8 名員工,但到 21 世紀初,這個數字縮減到 6 名。

生產力繁榮只要七年

他認為,這次生產力提振的速度將超過市場預估。蒸汽機發明後,生產力花 61 年才得以提升。電力出現後間隔縮短至 32 年,電腦和網路出現,又縮短至 15 年。摩根大通估計,AI 出現之後將不到 7 年就能看到效果。

他認為,人類比 AI 擁有一些持久的優勢,例如常識、因果推理、靈活性、情緒智商、在高風險情境中承擔責任、自適應學習和內在動機,因此 AI 要服務的還是人類。AI 還可以幫助抵消人口老化和移民政策收緊導致的勞動年齡人口下降。

新工作需求增加

新的工作需求也會開始出現,因為企業可能會將 AI 帶來的部分節省,再投資於新的成長領域。因此,預計那些建立軟體應用程式和資料基礎設施的公司,以及將 AI 工具整合到工作流程和系統中的公司,將會增加招募。

AI 的價值主張在於,它能夠提高所有工人的生產力,淘汰那些特定的任務,降低企業成本,提高產出。但社會也需要減輕 AI 帶來的負面影響。例如,聯準會可以降低利率,刺激住房等對借貸成本敏感領域的需求。政策制定者可以鼓勵學徒計劃。雇主可以利用 AI 取代低價值工作,並對員工進行再培訓,使其勝任新的職位。

他認為 AI 是顛覆,不是毀滅,與過去所有技術變革一樣,會帶來總需求的增加。但仍有許多人對 AI 的未來很悲觀,電腦科學家 Geoffrey Hinton 警告,AI 將造成大規模失業,使少數人致富,大多數人將變得更窮。

(首圖:AI)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