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 OpenAI、扶助英特爾:輝達已是市值 4.5 兆美元的「算力銀行」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5 年 09 月 25 日 8:00 | 分類 AI 人工智慧 , ChatGPT , Nvidia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Loading...
投資 OpenAI、扶助英特爾:輝達已是市值 4.5 兆美元的「算力銀行」

短短兩週,兩項震撼全球科技業的重量級消息,揭示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一盤驚天動地的棋局。首先,NVIDIA 出人意料地向長達數十年的宿敵英特爾(Intel)伸出橄欖枝,宣布投入 50 億美元進行戰略投資與技術合作;緊接著,NVIDIA 宣布投資人工智慧領頭羊 OpenAI 高達 1,000 億美元,共同打造規模空前的 AI 基礎設施。

這兩起都由NVIDIA發起的投資案,戰略思維卻有極度的差異──英特爾投資更偏向政治語言,投資OpenAI則打算底層服務擴展優勢,避免硬體於AI服務平價化後失去主動權。

OpenAI狂吸千億資金擴張AI版圖

NVIDIA投資OpenAI著眼Vera Rubin平台,部署至少10GW電力需求的AI資料中心,以支撐OpenAI旗下對話機器人等模型日益龐大的算力需求──10GW相當於800萬戶美國家庭的用電量,龐大的基礎建設將在2026下半年逐步上線。

消息公布後,NVIDIA股價飆漲約4%,單日市值暴增近1,700億美元,公司總市值直逼4.5兆美元──OpenAI的重要合作夥伴甲骨文股價也上揚約5%。這些跡象顯示,資本市場認可AI基礎建設帶來的新商機:NVIDIA執行長黃仁勳(Jensen Huang)更形容這是個「巨大的計畫」。分析人士指出,尖端AI模型發展幾乎「鎖定」NVIDIA GPU需求,減輕市場對NVIDIA中國業務受限喪失營收的擔憂,同時也突顯其他晶片對手或大廠自研晶片短期內無法撼動NVIDIA領先優勢。

昔日巨頭英特爾弱勢求變

相較於OpenAI如日中天的吸金力,傳統晶片巨頭英特爾處境艱難許多。英特爾PC與伺服器處理器市場長期稱霸,但近年錯失AI加速運算浪潮,市佔節節敗退。面對困境,英特爾寄望引入戰略資本與夥伴來扭轉局勢。下半年一系列重大消息顯示各方勢力介入:先是日本軟銀集團出資20億美元入股英特爾,取得約2%股權;接著傳出美國政府考慮將之前英特爾補貼轉成股權,可能取得約10%股份。緊接著,NVIDIA宣布以50億美元購買英特爾普通股,每股價格23.28美元。

這些舉動意在「扶一把」這位昔日勁敵:NVIDIA和英特爾合作開發個人電腦和資料中心晶片,聯手開拓過去未能覆蓋的市場。黃仁勳形容,雙方聯合產品每年有望開創高達500億美元的新市場機會。消息激勵英特爾股價單日暴漲超過22%,創下近年最大漲幅,市值瞬間增加約260億美元;NVIDIA股價亦上揚3.5%,顯示投資人對跨世代合作抱持期待。

儘管英特爾身為長年晶圓製造霸主,但此次聯合研發的新產品,短期仍由台積電代工。黃仁勳發表會坦言,此次協議「百分之百聚焦產品設計」,目前未涉及NVIDIA下單英特爾Foundry(晶圓代工業務)。他表示,NVIDIA一直有評估英特爾代工技術,未來也會持續觀察,但現階段重點是把產品做好。

換句話說,即便NVIDIA入股並合作,英特爾能否藉機拉NVIDIA成為代工大單客戶仍是未知數──NVIDIA精準挑選需要的資產,英特爾的x86架構智慧財產權與先進封裝,同時完美避開最大負債,也就是缺乏競爭力且持續燒錢的晶圓製造部門。

是高瞻遠矚還是資本遊戲?

然而,黃仁勳這套宏大的「算力銀行」策略並非全無風險,英特爾代工部門是財務最大黑洞,2023年虧損70億美元、2024年虧損擴大至130億美元:花旗分析師認為「成功機會微乎其微」,《華爾街日報》也指出,英特爾根本問題在設計與製造一體化的陳舊模式,若不徹底分拆,將難與台積電等專業代工廠競爭。

最直接的質疑來自伯恩斯坦(Bernstein Research)分析師Stacy Rasgon:OpenAI被NVIDIA投資前,前陣子才宣布,五年內花費3,000億美元購買甲骨文雲端算力,所以NVIDIA是否利用龐大資產負債表,為客戶提供資金,再讓客戶用這筆錢買自家產品。這種左手錢給右手的資本遊戲,雖然短期能創造亮眼營收數字,但需求真實性與可持續性卻要打個巨大的問號。

(首圖來源:shutterstock)

延伸閱讀: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