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泥啟用 DAKA 再生資源利用中心!水泥窯高溫助花蓮處理 200 噸垃圾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5 年 09 月 27 日 17:38 | 分類 國際貿易 , 淨零減碳 , 環境科學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Loading...
台泥啟用 DAKA 再生資源利用中心!水泥窯高溫助花蓮處理 200 噸垃圾

台泥位於花蓮和平廠的「台泥 DAKA 再生資源利用中心」今日正式啟用,成為全台首座水泥窯高溫協同處理生活垃圾的示範場域,預計每日最高能處理 200 噸生活垃圾,同時也是一座結合環境教育與觀光的 DAKA 園區新地標。

台泥 DAKA 再生資源利用中心自 2023 年 7 月到試運轉至 2025 年 8 月,已協助花蓮處理逾 8.2 萬噸生活垃圾,大幅紓解垃圾囤積與環境壓力,透過將垃圾轉化為水泥製程的替代燃料,和平水泥廠煤炭使用量減少 3%,同時減碳逾 4.3 萬噸,並避免約 4,000 噸因掩埋產生的甲烷排放。

台泥董事長張安平表示,自己做工業家 50 年,前 25 年,每當看到水泥廠煙囪冒煙,就代表生產旺盛,當時覺得理所當然,但隨著全球對環境永續與減碳要求的提升,逐漸體會到,煙囪冒煙並不是值得高興的事,而是排放溫室氣體與污染的警訊。

張安平指出,台泥不應只是生產水泥的企業,更要善用水泥窯的高溫技術來協助社會處理垃圾與各式廢棄物,減少碳排與污染,台泥有能力把傳統產業的基礎設施,轉化為解決社會與環境問題的工具,這就是水泥產業在新時代的重要價值。

花蓮縣過去因缺乏焚化爐,垃圾需長途北送或堆置於境內掩埋場,台泥在 2019 年以「水泥窯協同處理垃圾」參與民間自提 BOO 案,如今以實際成果展現垃圾處理可以無臭無味,這不僅顯示水泥窯有能力成為城市淨化器,更是在極端氣候威脅日益加劇的今日,提升環境韌性的永續解方。

水泥窯具備「高溫度、高滯留時間、高擾流」特性,可使物料完全燃燒,無殘渣、無戴奧辛,搭配台泥 DAKA 再生資源利用中心內的氣化爐,可以讓含有水分的垃圾先氣化再焚燒,更穩定地控制垃圾轉化成燃料的品質和熱值,相較於一般的焚化爐,可以沒有殘留的飛灰跟底渣。

台泥揭進口水泥「移轉效應」

氣候變遷所帶來的極端天氣日益嚴峻,樺加沙颱風的外圍環流讓花蓮光復鄉造成嚴重災情,因此台泥將「氣候商品」的理念化為具體行動,其中一項便是運用營建廢棄物所製成的「可再生混凝土粒料」。

這種高效透水的「氣候商品」不僅能承受大型卡車的壓力,強度達 3500psi,更已實際應用於 RRRC 路面,可迅速排水、減緩強降雨造成的積水,同時降低都市熱島效應,為城市打造真正的「海綿城市」。

張安平指出,台灣水泥廠的角色不只是確保國家基礎建設的自主供應,更扮演著重要的城市淨化器,從協同處理垃圾、協助去化半導體等產業的廢棄物,到再利用營建廢棄物,台灣水泥產業已成為支持社會永續的重要基礎設施。

數據顯示,越南和印尼兩國的水泥年產能各高達 1.43 億噸和 1.39 億噸,但產能利用率僅約 50%,使得這兩國有龐大過剩產能向外傾銷。根據亞洲水泥生產商友好協會(ACPAC)最新資料,台灣 2025 年預估進口熟料與水泥合計將超過 355 萬噸,顯示台灣對低價進口水泥的過度依賴。

張安平認為,台灣本土產能足以應對國內需求,但東南亞進口高碳排水泥每噸便宜 500 至 700 元,未來課徵碳費後價格優勢將會繼續擴大,恐將對本土產業鏈與就業造成衝擊,因此政府開始對越南水泥課徵反傾銷稅,但單一國家課稅措施難以完全解決問題。

張安平說明,台灣是全球少數進口水泥零關稅的國家,國內企業必須繳納碳費,但進口水泥卻沒有碳費負擔,進口的碳都算在台灣身上,而出口的產品卻要照繳碳費,這是嚴重的不公平,而目前進口水泥是否符合規範,政府並未嚴格查驗,導致本土業者承擔不公平競爭。

台泥強調,當全球主要國家都在考量「對等關稅」,台灣卻仍維持零關稅,形同單方面門戶大開,唯有讓所有產品都負擔一樣的碳成本,本土企業在循環經濟與低碳技術的努力才有意義,因此台泥呼籲政府應立即要求進口水泥熟料揭露碳排,並研議收取碳代金或制定台版 CBAM。

(首圖來源:台泥)

延伸閱讀: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