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商務部長不認可台灣矽盾看法,直呼台美半導體產能要五五對分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5 年 09 月 29 日 16:35 | 分類 IC 設計 , 半導體 , 國際觀察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Loading...
美商務部長不認可台灣矽盾看法,直呼台美半導體產能要五五對分

美國商務部長 Howard Lutnick 於日前接受專訪時放話,若台灣期望獲得美國保護,就必須將晶片產能與美方對半切割。此番言論顯示美國對台灣建立矽盾的不同看法,也凸顯美國憂心半導體生產集中於台灣所帶來的戰略風險。

Howard Lutnick 在美國媒體 NewsNation 的專訪中重申,美台雙方的關稅協議很快到來,半導體是繞不開的議題。Howard Lutnick 不諱言,半導體生產集中在台灣,在美方眼中是一大戰略風險。他宣稱,美國的手機與汽車所用的晶片有 95% 產自台灣,但他對此直呼這很不好。

Howard Lutnick 指出,台灣距離美國本土 9,000 英里,離中國則只有 80 英里。尤其,中國一直毫不掩飾他們的目標就是拿下台灣,所以,台灣的「矽盾」說法並不實際,還質疑所有半導體都在遠方生產並依賴海運或空運運送時,美國要如何保護台灣?因此,他提議美台雙方產能應五五分。Howard Lutnick 表示,這能確保美國對台灣仍有一定程度依賴,而另一半產能則能確保美國能做必須要做的。

不過,對於盧特尼克聲稱台灣掌控 95% 半導體產能的說法,根據 Tom’s Hardware 的報導指出,其中實際狀況可能言過其實。報導引述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前年公布的報告指出,儘管台灣在高階的 GPU 和 CPU 扮演要角,但在美國市場上,台灣出口的記憶體和邏輯晶片比重分別只占 24% 和 44%。

對此,彭博社專家作家 Karishma Vaswani  撰文呼籲,半導體是台灣眼下最強大武器,應多拿來作為與他國交涉的籌碼。Howard Lutnick 強調,由於美國、中國、日本與韓國都在討論分散半導體供應鏈,台積電在規模與技術上的領先地位長期下來恐會失去,因此當前是打晶片牌的最好時機。

然而,專家雖然呼籲台灣應利用晶片做為外交武器,但近期實施的行動成效似乎有限。就是台灣日前為反制南非配合中國打壓台灣的作為,於 9 月 23日 宣布將限制對南非的絕大多數晶片出口。然而,才過了短短兩天,台灣又在 9 月 25 日宣布單方面暫緩這些措施。據台灣外交部說法,這是因為南非展現了討論爭議的意願。這使得台灣難得運用晶片當作反制武器,但不久又出現 180 度修正情況,讓人覺得霧裡看花。

對於這場短暫的晶片交鋒,BBC 的分析指出,台灣的半導體供應鏈盟友,例如日本,在南非等地也有業務。如果台灣禁止對南非出口晶片,恐怕也會殃及盟友的生產,使這場外交戰演變成對全球半導體產業的衝擊。所以,最終台灣暫停對南非的晶片制裁。其中,除了迫於實際,也就是南非暗示握有半導體不可或缺的金屬原料下進行妥協之外,另外的外交考量預估也占了很大一部分。

(首圖來源:U.S. Department of Commerce, Public domain, via Wikimedia Commons)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