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 與 AMD 世紀結盟是無限循環 AI 美好,還是極致金錢遊戲大泡泡?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5 年 10 月 07 日 9:40 | 分類 AI 人工智慧 , GPU , OpenAI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Loading...
OpenAI 與 AMD 世紀結盟是無限循環 AI 美好,還是極致金錢遊戲大泡泡?

在人工智慧(AI)算力競賽這場目不暇給的攻防戰中,半導體產業於近日投下一顆真正的震撼彈。超微半導體(AMD)與 AI 領域應用大廠 OpenAI 宣布達成一項數十億美元等級的深度晶片協議,這不僅是一筆普通的採購訂單,更是一場可能徹底改變 AI 產業格局的戰略結盟。消息一出,AMD 股價應聲暴漲超過 30%,市值在單日內暴增近 800 億美元。

市場人士分析,在 OpenAI 陸續與輝達 (NVIDIA)、AMD 等半導體大廠陸續簽訂合作協議的過程中,可以看到在 AI 基礎建設的大商機下,其背後如何運用合縱聯合的關係,在既取得投資,也可能持續維持訂單、更進一步拉抬大家彼此企業股價的情況下,繼續維持 AI 市場發展的夢想。所以,從這一次 OpenAI 一連串與輝達、AMD 的合作中,可以觀察出以下的幾項重點:

一、協議核心:天文數字的算力承諾與激進股權激勵

1. 這份合約的核心細節,將單純的買賣關係升級為一個利益高度連結的合作。因為史詩級的算力承諾,OpenAI 承諾未來將大規模部署高達 6 GW(Gigawatts)MI450 晶片預計將於 2026 年下半年上線,這是一個足以撼動業界的龐大規模。協議中提及的 6 GW 電力規模,甚至相當於胡佛水壩年發電量的三倍,凸顯出對基礎建設與能源板塊的巨大影響。 OpenAI 選擇在其最重要的基礎設施上大規模部署 MI450 系列晶片,無疑是對 AMD AI 實力的最強背書。

2. 零成本戰略入股:協議中最令人驚訝的部分在於「認股權證(Warrant)」條款。AMD 將向 OpenAI 發行認股權證,允許後者在達成特定里程碑後,以幾乎為零的成本(每股僅 0.01 美元),獲得最多 1.6 億股 AMD 股票,這約相當於 AMD 約 10% 的股權。這一步棋使 OpenAI 不再僅僅是客戶,而是搖身一變成為 AMD 的戰略股東,兩家公司的利益因此徹底綁定。

3. 劍指 600 美元的市值管理:這份股權激勵機制設計積極,其中部分認股權證的行使,與 AMD 的股價表現掛鉤。最關鍵的最終一批認股權證,要求 AMD 股價必須達到 600 美元才能完全兌現。此舉已超越單純的買賣關係,代表著雙方都進入共同市值管理的領域。

二、 金融煉金術:稀釋股權變相資助客戶採購

AMD 高層預估,這筆交易每年將帶來數百億美元收入,四年內更可能創造超過千億美元的新營收。然而,這筆營收的來源充滿了左口袋到右口袋的金融操作。

這場交易的邏輯是 AMD(供應商)並非拿出其擁有的現金,而是透過發行股票的方式,發行認股權證給 OpenAI(客戶)。其中,OpenAI 得到的是具有極高價值、且未來可以在公開市場變現的 AMD 上市公司股票。OpenAI 可以利用這些認股權證或未來到手的股票,向私人信貸基金或銀行進行抵押融資,換取現金。隨後,OpenAI 再拿著這些錢,回頭向 AMD 支付採購晶片的費用。最終,AMD 的財報上便能出現亮眼的營收。

從實質上來看,AMD 是透過稀釋自身股權的方式,變相為 OpenAI 提供了購買自家產品的資金。雖然這種操作充滿了金融操作色彩,但面對競爭對手輝達的強勁攻勢,AMD 必須拿出更積極、更具創造性的方案,才能說服市場和最重要的客戶將賭注押在自己身上。

三、產業格局洗牌:OpenAI 的算計與 AMD 的逆襲

1. OpenAI 的戰略考量:執行長 Sam Altman 多次強調,限制 AI 發展的最大瓶頸就是算力。OpenAI 不願承受將所有希望寄託在單一供應商身上的巨大風險。這次合作,為 OpenAI 建立了一條獨立於輝達之外的、穩定且龐大的算力供應鏈。此外,當市場上有兩家頂級供應商時,買家(OpenAI)的議價能力將大幅提升,未來 OpenAI 可以在輝達和 AMD 之間進行選擇,甚至讓兩者相互競價,從而最大限度地降低算力成本。

2. 劍指輝達霸權:不久前,輝達才剛與 OpenAI 達成千億美元等級的合作,當時輝達拿到尚未上市的 OpenAI 部分私募股權。輝達是拿出真金白銀投資客戶,而這次 AMD 則是以送出上市公司股權的方式,換取客戶的採購訂單。AMD 此舉不僅確保了 OpenAI 的供應鏈安全,更是給予了 AMD 最強的市場背書。

事實上,長期以來 AMD 在 AI 晶片領域被視為輝達的替代方案或次要選擇。但這次 AI 領域的王者 OpenAI 親自為 AMD 的技術投下了最有份量的信任票。當產業龍頭 OpenAI 開始大規模採用 AMD 晶片時,這將產生強大的「鯰魚效應」,促使其他正在觀望的 AI 公司和雲端服務商加速導入 AMD 的解決方案。AMD 將不再只是 B 計畫,而是與輝達並駕齊驅的 A 計畫。

分析師:無止盡的美好 AI 投資循環?

對此,前外資知名分析師陸行之在個人臉書粉絲頁上就以 「無止盡的美好 AI 投資循環?」為題指出,無止盡的投資循環對 AI 產業真是美好,而且每天都有驚喜,泡泡越吹越大,好像永遠不會破,大部分投資人(包括我)也沒碰過這種事,越來越難判斷其轉折點。

陸行之表示,假設一家策略投資人 AI 晶片龍頭公司投資一家新創 AI 應用公司 1,000 億美元,持有佔比 20%,加上其他股東合計持有 5,000 億美元現金,這家新創公司再用這5,000 億美元現金跟策略投資人 AI 晶片龍頭公司買了 4,000 億美元晶片,軟體,及系統,這策略投資人 AI 晶片龍頭公司可從中獲利 2400 億美元 (營業利潤率高達 60%)。然後再用其中的 2,000 億美元獲利投資同一家新創 AI 應用公司 2,000 億美元,加上其他看好投資人的 8,000 億美元跟投,持有占比保持 20%。

之後,這家新創 AI 應用公司再用這 1 兆 美元現金跟策略投資人 AI 晶片龍頭公司買了 8,000 億美元晶片/軟體/系統,然後從中獲利 4,800 億美元,然後再用其中的 4,000 億美元獲利投資同一家新創 AI 應用公司 4,000 億美元,加上其他看好投資人的 1.6 兆美元跟投,持有占比保持 20%,這家新創 AI 應用公司再用這 2 兆美元現金跟策略投資人 AI 晶片龍頭公司買了 16,000 億美元晶片/軟體/系統,然後從中獲利 9,600 億美元,然後再用這 9,600 億美元獲利投資同一家新創 AI 應用公司 8,000 億美元……加上這不斷地循環投資可能的估值增加,有沒有感覺這無止盡的投資循環對 AI 產業真是美好,而且每天都有驚喜,泡泡越吹越大,好像永遠不會破,大部分投資人(包括我)也沒碰過這種事,越來越難判斷其轉折點。

陸行之強調,當然這美好無止盡 AI 投資循環的背後,對其相關產業鏈有利,但對 AMD 的AI GPU,Broadcom/Marvell 的 ASIC 這些晶片設計商相對不利,也對 AI 應用公司競爭同業 Google、老馬的 Grok、Anthropic’s Claude、中國的 Deepseek 相對不利。而同樣無止盡投資循環戲碼也發生在 Coreweave、Nebius、Intel、你們覺得誰會是下一個被教主翻牌的標的物?哪家公司也有能力找到這樣的完美循環(看起來 AMD,Intel,Marvell 都玩不過教主,但 Google、亞馬遜、博通、Tesla 有資金,有核心晶片,也可以來投資/加技術合作要買其ASIC 晶片的中大咖 AI 應用公司, 但Google/Amazon/Tesla 會賣其自研晶片嗎?)

(首圖來源:OpenAI)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