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財訊》報導,9 月 24 日台康生技公告,默默在生技圈掀起波瀾;猶如冰山一角,水面下潛伏的,將掀起全球藥界前所未有的商機與競爭。
這則公告,大意是台康生技接到美國FDA(食品藥物管理局)及歐盟EMA(歐洲藥品管理局)正面回應,完成一期臨床實驗的乳癌「生物相似藥」EG1206A,得以免除三期臨床實驗,直接往申請藥證階段前進。
要知道,三期臨床實驗估計需要1億美元資金,耗時至少兩三年;雖說豁免三期臨床,不代表一定可以拿到藥證,但對公司而言,可以省下許多臨床實驗的成本與時間!不過,投資人也疑惑,藥物審核一向最嚴格,為何FDA為首的歐美法規單位,會同意部分生物相似藥個案免除三期臨床?
監管生物相似藥,全球法規轉向鬆綁
故事可以先從美國伊利諾大學芝加哥分校兼任教授、多家生物製藥企業創辦人尼亞齊教授(Sarfaraz K. Niazi)說起。
尼亞齊是生物相似藥專家,創立美國第一家生物相似藥公司。他向來主張,生物相似藥的審批核心環節──臨床療效研究(CES)包含冗長的大型臨床實驗,不會為評估增添科學價值,因此倡議只需要分析相似性和免疫原性研究,就足以證實生物相似性。
他的道理不難懂,原廠藥已經證明安全性與療效,仿製藥又何須再做數年的大型臨床實驗證明安全性與療效?尼亞齊的倡議最終促使FDA接受並付諸執行。外媒報導,9月1日,尼亞齊團隊研發治療自體免疫疾病Stelara的生物相似藥,成為美國FDA第一個批准豁免生物相似藥進行臨床療效研究。
《財訊》得知,FDA這項決定使業界炸鍋,等於重新定義生物相似藥開發審查方式,視為重要的監管突破,堪稱全球醫療和製藥創新的里程碑。尼亞齊新聞稿表示:「FDA的批准開啟一個新時代……將從根本重塑生物相似藥的經濟性,擴大全球可及性。」
所謂「經濟性、可及性」的意義,可以參考過去40年學名藥的發展史。檢視美國處方藥有九成是小分子學名藥,但回頭看1983年時,美國學名藥滲透率只有13%;促成如今普及,關鍵是1984年美國通過《Hatch-Waxman Act》法案,學名藥只需通過「藥品生體相等性」試驗證明與原廠藥等效,就可申請簡易上市許可,大幅降低研發成本與時間,有效壓低藥價、快速滲透擴大市場。
換句話說,主導藥界的趨勢,「法規」才是老大。未來生物相似藥在全球法規的鬆綁之下,有望快速擴大市場規模。
暢銷藥專利到期,政策開放有利市場擴張
通常,小分子藥物在專利到期之後,學名藥大規模出籠,約三至六個月內,專利藥就會失去九成市場;生物製劑專利到期之後,市場侵蝕的曲線較緩和,主要是因生物相似藥需要高成本大型第三期臨床實驗來驗證效果,醫療機構成本沒有大幅最佳化之下,速度無法加快。
《財訊》指出,現今全球十大暢銷藥,幾乎都是生物製劑的天下。IQVIA報告,十年內將有總市場價值高達2,340億美元的118種生物製劑失去專利權,平均每年12種生物製劑專利到期,是過去十年的兩倍,90%目前沒有生物相似藥的開發,意味有極為龐大的市場待開發。
台康生技表示,現在FDA允許透過先進的分析和藥物動力學/藥效動力學數據,而非重複的臨床試驗來驗證療效,顯示監管機構正在加快生物相似藥的可及性。不過,他提醒,這些都需要FDA個案審核才能決定是否豁免臨床試驗;根據已公開訊息,台康生技應該是全球前三家、亞洲第一家取得生物相似藥三期臨床試驗的豁免資格。
雖然目前得以豁免臨床試驗的生物相似藥尚屬少數個案,但趨勢一旦形成,將使得全球生物相似藥審批的途徑比以往更加清晰、更可行、更快速。這也帶動日本開始朝向鬆綁生物相似藥的臨床試驗,目標是3年內在日本上市之生物相似藥,普及率可達80%。
彙整藥界專家意見,生物相似藥新的審批方向一旦成為趨勢,預期會帶來三面向重大影響。第一,根據國外專家估算,豁免臨床試驗可以降低生物相似藥的開發成本90%以上,並縮短審批時間超過70%。中小型公司受益開發成本更易於負擔,會更有效率地進入市場,未來生物相似藥將類似於小分子學名藥競爭般的激烈。
藥界新棋局,未來發展三大觀察重點
第二,生物相似藥進逼,會搶食原廠藥的市場,但原廠公司不會束手投降;例如輝瑞、安進、百靈佳殷格翰也紛紛投入生物相似藥的開發上市,同時透過研發新劑型或是使用自家藥物組合療法,力求延長產品的生命週期。
以默沙東年銷300億美元全球最暢銷癌症「藥王」Keytruda為例,靜脈輸注一次約30分鐘,但默沙東研發更便捷的皮下注射劑型,每三週注射1分鐘或每六週注射2分鐘,預計新劑型最終將占所有使用患者三四成。當然,從靜脈注射到皮下注射,對生物相似藥公司而言,也是一個新的商業機會。
第三,更讓藥界繃緊神經的是,未來生物相似藥的價格,是否可能與相同適應症的高價小分子新藥「相互競爭」?這會改變新藥公司的策略。
《財訊》披露,目前台灣有生物相似藥上市經驗的公司,只有台康生技與泰福。沉寂已久的台康生技,第一個開發的乳癌生物相似藥EG12014,先前因為FDA兩度查廠、要求台灣的充填廠合作夥伴更正缺失,使得前年有機會到手的美國藥證一延再延。所幸,現在充填改由台康生技授權對象美國Sandoz生產,除了經驗相對豐富,也可避開地緣政治風險。台康生技已遞交藥證複查,是否通過年底就知道了。
至於台康生技的另一個生物相似藥EG1206A(仿製乳癌藥Perjeta),因豁免三期臨床,間接證明CMC(化學、製造與管制)受肯定。這是因為生物相似藥的大分子在製造過程中相當不穩定且複雜,因此CMC被視為成功的關鍵,對台康生技未來承接CDMO(委託設計製造服務)訂單,也相當有利。
▲ 台康生技乳癌生物相似藥EG1206A獲免除三期臨床試驗,將可節省大筆經費支出與時間成本。(台康生技)
台康生技EG1206A現在可以直接跳過三期、進入藥品批次穩定性試驗,之後就可申請藥證;當然,查廠也必須先通過。公司表示,羅氏大藥廠重磅藥Perjeta年銷售達45億美元,台康生技是全球唯二研發Perjeta生物相似藥可以進入藥證申請的公司。
無論是學名藥或是生物相似藥,都要搶快才有利潤可圖;領先台康生技的是完成3期試驗的中國復宏漢霖HLX11,美國上市許可申請已經獲FDA受理,不過面臨川普的中美貿易之戰,其不確定性還有待觀察。
搭上豁免頭班車,台康生仍有中國競爭者
少了三期臨床試驗約30億元台幣的支出與時間成本,這也讓台康生技的EG1206A授權更顯價值;由於未來EG1206A授權的銷售公司,能夠以更低價競爭爭取銷售量,或是維持市場價格但提高利潤,法人預期授權有望於今年底前完成,授權的金額也有望高於先前另一個生物相似藥的7,000萬美元。
今年8月,川普怒吼17家大藥廠在兩個月內採取行動調降藥價,同時也限制美國藥廠收購或合作中國創新藥物研發,並嚴審中國臨床數據。此外,加速生物相似藥藥價下調與普及化更是川普另一拿手戲,除了去中化以及法規的改變外,生物製劑的「專利懸崖」也正為生物相似藥創造前所未有的黃金時期。
川普九彎十八拐的政策終會達到他的目標,這也牽動法規「配合」更改,有實力的台灣生物相似藥廠商得快馬加鞭抓住機會、快快搶入市場,可不要「看得到卻吃不到」!
(本文由 財訊 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