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回應川普的關稅政策,北京擴張稀土管制範圍,12 月上路的制度尤其全面,華郵形容為將供應鏈「武器化」。而這是中國多年來「跟美國學」的成果,也就是複製美國對晶片的出口限制,來提升北京自身的談判籌碼。
從筆電到戰機所需的稀土資源方面,北京占絕對主導地位。《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昨天報導,管制稀土是試圖迫使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做出貿易讓步,並確保世界持續依賴中國提供關鍵原材料。
中國的稀土令讓白宮措手不及,川普說這「出乎意料」。
然而,這動作是中國多年努力的成果,目的在於複製美國對晶片及其他尖端科技的出口限制,提升其談判籌碼。北京認為美國這些措施限制其技術進步,正在遊說川普政府取消。
分析師卡瓦賈(Laila Khawaja)表示,稀土是北京的「王牌」,除了稀土,「沒有其他東西能讓美國退讓」。這是因為中國掌控全球約70%的稀土開採量,90%的稀土精煉產能。
北京宣布,自11月8日起,17種稀土元素中的12種將受到出口管制,北京也將限制電動車使用的鋰電池及用於製造礦用鑽孔機的超硬材料。
如今,中國公司向海外銷售稀土開採和分離機械也需要許可證。不過,中國最具影響力的做法,或許是12月1日上路的「全球出口許可制度」。
根據這項新規,外國企業出口任何含有微量中國稀土的原物料時,必須獲得北京批准。
這些全面的限制措施或許表明,中國政府希望美國「全面撤回」出口管制,而非僅放寬關稅。自川普第一任期以來,美國一直與外國夥伴密切合作,逐步限制中國取得美國研發的先進半導體,及製造這些半導體所需的設備和技術。
而經濟分析師甘特(Jacob Gunter)表示,多年來,習近平屢次呼籲中國應將其在戰略性產業的主導地位作為一種「殺手鐧」,也就是在爭端中用以阻止對方取得上風的武器。在系統性收緊稀土控制後,北京似乎正在採取「震懾戰術」。
甘特說,這無疑是在宣示北京意圖掌控所有現代技術的流動。
分析人士表示,雖然美國距離挑戰中國在稀土領域的領先地位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北京已察覺美國正認真考慮打造替代供應鏈,希望找到維持其主導優勢的方式。
對於西方抨擊中國祭出管制,中國反批「雙標」,部分原因在於,中國建立出口管制體系的方式幾乎完全照搬美國管制制度。北京也仔細研究美國出口管制的各種漏洞,並以此為借鑑,杜絕自身管制出現任何破口。
中國分析人士稱,要求世界各地的公司獲得許可才能出口含有極少量中國產稀土產品的規定,目的就是「防漏」,例如防止馬來西亞、緬甸或哈薩克等其他國家與美國合作,建立繞過中國的稀土供應鏈。
總部位於深圳的中信証券(CITIC Securities)13日表示,這些規定將透過限制採礦和冶煉技術的出口,來幫助中國「加深護城河」,使他國「在海外建立自主供應鏈變得更加困難且成本更高」。
(作者:鍾佑貞;首圖來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