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經衝破 5 萬點大關,貫徹「別人恐懼時我貪婪」的理念,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早在 2020 年全球陷入疫情不確性之際,主掌的波克夏‧海瑟威(Berkshire Hathaway)就以超過 60 億美元的資金,買進日本五大商社,包括三井物產、三菱商事、伊藤忠商事、住友商事與丸紅,並直言這就是日本經濟的縮影,成為這波日股創高的最大受惠者。
從幕府末年布商到財閥雛形
五大商社中,三井物產(Mitsui & Co.)的故事要追溯到江戶時代,17 世紀末,三井高利以經營「越後屋」和服店起家,因採行「現金定價、現貨交易」模式,改變日本零售業,成為日後世人熟知的「三越百貨」。
明治維新時期,三井家族創立三井銀行與三井物產,逐步擴展至金融、礦業、貿易等領域,確立三井財閥體制,三井銀行為日本首家私人銀行,自此成為日本最強的金融霸主,連政府都需要依靠三井銀行貸款,而如今的三井住友銀行,依然是日本金融巨頭之一。
第一財閥「三井物產」成形
二戰結束後,三井物產被分割成 170 家公司,但隨著日本政府開始培植商社,原本被分拆的公司又不斷合併,最後逐漸茁壯成為如今的「三井物產」,目前全球擁有約 200 個辦事處,業務遍及 63 個國家。
三井物產目前業務涵蓋能源、礦業、材料、運輸、農業、資通訊產業,還有食品、零售、醫療、健康等業務更是三井物產的優勢,並作為全球大宗商品貿易龍頭,主導鐵礦石、液化天然氣和能源轉型項目,但如今三井家族已非三井物產最大的股東,並淡出三井集團的營運管理。
全球規模最大投資控股集團
三井物產目前在全球擁有超過 400 家子公司與關聯企業,其中能源是最具代表性的核心領域之一,包括 Mitsui Oil Exploration Co., Ltd.(三井石油),主要負責石油與天然氣勘探、生產,目前在泰國、越南、中東及北海都有開發項目,組織結構已從「貿易」轉型為「全球投資控股平台」。
三井物產涉略礦業有 Mitsui & Co. Copper Corp.(三井金屬),參與智利 Escondida 銅礦與秘魯 Cerro Verde 銅礦專案,而 Mitsui & Co. Plant Systems, Ltd.(三井物產)則是以運輸設備、重工機械及基礎建設投資為主,更與與三菱商事共同持股 Lawson 便利商店,目前有 1.4 萬家門市。
資源大亨從礦產轉型到氫能
實際三井物產的故事並非一路順風,日本泡沫經濟時期,商社大量投資房地產與資源項目,導致泡沫破裂後資產大幅縮減,隨著中國需求放緩,大宗商品價格暴跌,三井物產歷經營收與獲利的劇烈震盪,並受到全球 ESG 壓力的嚴重質疑。
20 世紀末,三井物產曾被視為「資源商社」的代名詞,長期掌握澳洲、印尼、南美的礦產開發權,為全球鋼鐵、能源企業的重要供應商,但隨著全球脫碳浪潮興起,三井物產的戰略開始轉向,像是積極投資澳洲綠氫計畫,並與日本電力公司合作,測試氫能輸送技術。
「三井物產」為何受巴菲特青睞?
三井物產的股價與帳面價值長期存在「折價」,市盈率(P/E Ratio)僅有一位數,相較美國同類企業便宜許多,這種「被低估的價值股」正是巴菲特最愛的投資項目,而且三井物產長期配發穩定股息,對波克夏這類以現金流為重的投資者極具吸引力。
三井物產擁有跨產業、跨地域的獨特網絡與資源整合能力,這是巴菲特看重的是「護城河」,因為這並非新創或單一產業龍頭就能輕易複製,因此當全世界將目光聚焦美國科技巨頭,巴菲特卻選擇把籌碼重壓百年商社,正是抓住時代浪潮。
(首圖來源:三井物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