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 轉型營利公司的計畫得以實現,大股東微軟的態度是最大關鍵。
微軟支持 OpenAI 董事會推動成立公共利益公司(Public Benefit Corporation,PBC)的情況下,OpenAI 28 日宣布完成公司重組,正式將這家開發 ChatGPT、推動全球 AI 浪潮的明日之星,拆分成一家隸屬於非營利基金會的營利公司,新架構意味著一場複雜法律程序終於落幕。
依照新架構,非營利基金會 OpenAI Foundation 依規定掌控 OpenAI Group PBC,後者可籌資或收購其他公司。OpenAI Foundation 持有 OpenAI Group PBC 重要股份,並擁有任命董事會成員的權力。
「我們相信,世界上最強大的技術必須以能夠反映全球共同利益的方式發展。」OpenAI 董事會主席泰勒(Bret Taylor)撰文表示,「這次完成重組,讓我們能持續推進 AI 的發展,同時建立一個確保進步惠及所有人的公司架構。」
具體來說,OpenAI Foundation 持有 OpenAI Group PBC 26% 股份,若此 PBC 持續成長,將能獲得額外股份的認股權。微軟則持有約 27% 股份,估值約 1,350 億美元,其餘 47% 股份分別由其他投資人與員工持有。
OpenAI 仍是微軟的先進模型合作夥伴,根據微軟公告,完成重組後微軟對 OpenAI 模型與產品的智慧財產權延長至 2032 年,不包括 OpenAI 未來的消費性硬體產品。一旦 OpenAI 宣布實現 AGI(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通用人工智慧)目標,必須由獨立專家組成的評估小組進行驗證。此外,微軟現在可以獨立或與第三方合作追求 AGI。
在重組前,OpenAI 是以非營利組織的形式運作,並且受到嚴格的股權限制。但隨著募資規模越來越大,舊有架構難以為繼。今年 4 月,軟銀集團宣布針對 OpenAI 願意投資 300 億美元,但前提是 OpenAI 必須成功轉型成營利公司。根據外媒 The Information 上週報導,軟銀集團批准 225 億美元的新資金,以完成對 OpenAI 300 億美元的投資計畫。
重組過程出現多項法律挑戰與干預,其中最引人注目是身為 OpenAI 共同創辦人的馬斯克(Elon Musk),他提出以 974 億美元收購 OpenAI 的想法。加州與德拉瓦州(Delaware)的總檢察長也對 OpenAI 轉型提出質疑,最終同意讓程序走下去,條件是必須遵守兩州辦公室公布的規範。
(首圖來源:shuttersto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