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羅方德 11 億歐元擴建德國廠,直指歐洲需要中國與台灣以外產能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5 年 10 月 30 日 10:30 | 分類 公司治理 , 半導體 , 晶圓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Loading...
格羅方德 11 億歐元擴建德國廠,直指歐洲需要中國與台灣以外產能

晶圓代工大廠格羅方德(GlobalFoundries)宣布,計劃投入 11 億歐元(約新台幣 380 億元),擴大其位於德國德勒斯登(Dresden)工廠的產能。這項名為「SPRINT」的重大擴建計畫,目標是到 2028 年底,將該工廠的年產能提升至超過 100 萬片晶圓,一躍成為歐洲同類工廠規模最大。

格羅方德執行長Tim Breen表示,近期的汽車產業的動盪凸顯了全球晶片供應鏈的脆弱性。德勒斯登晶圓廠的擴張是格羅方德積極應對這些挑戰,並履行承諾的動作,目的在支持歐洲對安全供應鏈和差異化技術的需求。Tim Breen進一步指出,擴張計畫將能滿足客戶日益成長的需求,這些客戶希望確保其半導體供應獨立於中國和台灣,以降低風險。

新增的產能將專注於格羅方德高度差異化的技術,其關鍵性能特性包括低功耗、嵌入式安全記憶體和無線連接。這些特性對於滿足歐洲在汽車、物聯網 (IoT)、國防和關鍵基礎設施應用領域的晶片需求至關重要。隨著物理AI的興起,這些產業正迅速轉型,而格格羅方德的半導體對相關技術至關重要。此外,這項投資也將支援了下一代運算架構和量子技術的持續創新。

格羅方德高級副總裁兼歐洲晶圓廠總經理 Manfred Horstmann 也指出,擴大產能不僅是為了滿足需求,也是為了確保歐洲的工業基礎針對未來挑戰,並確保本地能夠獲得關鍵的晶片技術。這項擴建計畫預計將獲得德國聯邦政府和薩克森州在《歐洲晶片法案》框架下的支持,歐盟預計將於2025年稍晚批准該計畫的全面實施。

Tim Breen強調,自幾年前疫情期間的晶片短缺以來,包括汽車產業客戶在內的歐洲主要客戶對供應鏈安全的要求只增不減。他特別提及晶片製造商 Nexperia 的案例,荷蘭政府上個月因對 Nexperia 的中國所有者聞泰科技的擔憂而扣押了 Nexperia,此事威脅到全球汽車半導體供應鏈的關鍵部分。Tim Breen認為,這一事件凸顯了歐洲經濟因過度依賴而變得脆弱。所以,當前還沒有破解讓供應安全在歐洲和世界各地充分發揮作用的密碼。

根據格羅方德的計畫,此次 11 億歐元的投資中,預計於 2028 年完成的第一階段,工廠產能將增加 10%,每年可生產 110 萬片晶圓。至於後續的額外的擴建計畫,將取決於市場需求。而儘管德國政府已初步批准了開始擴建的規定,但格羅方德目前仍在等待了解德勒斯登計畫是否會獲得最終的補貼安排。Tim Breen對此表示樂觀,因為這符合歐洲圍繞安全和主權的目標。

值得注意的是,歐洲於 2023 年通過了《歐盟晶片法案》,目標是到 2030 年控制全球先進晶片生產 20% 的市場占比。然而,2024 年的僅達到 8.1% 的水準。目前在德國,由台灣市場領導者台積電規劃的方案也獲得了補貼,台積電正與歐洲合作夥伴在德勒斯登建設一家工廠。德國英飛凌也為其「智慧電源晶圓廠」獲得了類似補貼。格羅方德董事長 Tom Caulfield 在2024年曾對歐洲決定補貼台積電的決定表示擔憂,認為此舉扭曲了競爭基礎。

(首圖來源:格羅方德)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