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三大車廠一方面在日本移動大展上風光秀出各種概念車,一方面也將迎來財報週,兩者之間的差距,恰如現實與理想遙遠。
我們前腳才從日本移動展離開,腦中還塞滿了氫能源、概念車和各種未來移動的美好藍圖,現在一秒回到現實,三大車廠的財報恐怕都不樂觀。
深陷財務危機,正在大刀闊斧改革中的日產汽車(Nissan Motor),再度下修了年度財務預測,預計虧損 2,750 億日圓(約新台幣 561 億元),而這已經是他們開始部分裁員、停產之後的成績。
在重建工程啓動前,Nissan 原本預估 2025 年 4 到 9 月的虧損額將高達 1,800 億日圓,但目前已經縮減到 300 億日圓。換句話說,原本已經船底破洞即將沉沒的船,現在船艙進水的量變小了,然而破洞還沒補起來,只是延後了沉船的時間。
Nissan 執行長 Ivan Espinosa 預計要裁員 2 萬人,並將生產基地從 17 個減少到 10 個,短期來看確實減少了成本支出,但能否順利完成裁員和企業改造,還很難說。Nissan 股價今日大跌 6%,今年以來股價已經下跌 27%。
和沉船邊緣的 Nissan 相比,豐田與本田正在設法避開這個大漩渦,不過分析師認為目前三家日本車廠都開在同一條航道上,只是程度不同。彭博分析師認為,受到貿易與關稅政策影響,日本車在美國市場受挫,以及成本上漲導致日本國內需求持續疲軟,儘管豐田、本田應該能夠維持獲利,但獲利幅度預期將會不斷減少。
▲ Toyota 將 Century 獨立成頂級奢華品牌,希望開拓新的客群。
值得注意的是,比亞迪在中國似乎已經撞上了成長期高牆,營收獲利雙雙下降;韓國現代汽車最近一季營收與銷量雖然成長,但獲利卻縮水 29%。這兩家公司都朝日本市場各開了一槍,希望打破困境。比亞迪推出以前日本車廠獨霸的 K-car 車款 Racco,侵門踏戶要衝撞日本市場,現代則推出新一代的 Nexo 氫燃料電池車,用更成熟的技術,準備接管 Toyota 和 Honda 曾經開拓的氫能市場。
對日本車廠來說,最糟糕的結局就是走上十年前手機市場一樣的路,原本以為難攻不落的固有市場,轉眼之間就被外來勢力徹底併吞,Nissan 率先觸礁,Toyota 和 Honda 有沒有機會存活呢?
- From Nissan to BYD, a Dreary Day for Major Automakers
- Toyota, Honda Brace for Weaker Profits in Wake of Nissan’s $1.8 Billion Warning
(圖片來源:科技新報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