鈺創科技創辦人暨董事長盧超群 6 日表示,台灣的代工沒問題,但軟體理解才是關鍵。尤其,台灣的半導體產業雖在 AI 浪潮中站穩核心位置,卻在軟體與演算法的理解上,存在難以忽視的斷層。
盧超群在 「2025遠見高峰會」 上表示,AI 的硬體架構大家都懂,像是晶片的邏輯運算要快、記憶體要快、傳輸要穩,但這些硬體若沒有對應的軟體理解,就無法發揮真正價值。然而,OpenAI、Anthropic、xAI 這些公司能主導產業,不是因為他們會做晶片,而是他們懂演算法、懂模型,能驅動整個系統。
盧超群指出,台灣長年在 「製造導向」 的思維中建立優勢,從台積電的先進製程、廣達的客戶服務,到散熱、封裝的完整供應鏈。對於台灣目前還缺少的環節,他坦言,台灣已經為 AI 時代準備好,除了記憶體與軟體。而這是文化使然,美國人喜歡當英雄,要當 OpenAI 執行長 Sam Altman,但沒人想去工廠動手。台灣則是相反,會做、肯做,但不一定敢夢。
談到 AI 產業的權力重組,盧超群舉例指出,輝達 (NVIDIA) 投資 1,000 億美元給 OpenAI,OpenAI 再向甲骨文 (Oracle) 買算力、甲骨文反過來採購 NVIDIA 晶片,形成高度戰略性的聚落 (Cluster) 操作。盧超群強調,這不是繞圈子,而是 AI 時代的資本戰略。台灣也必須建立自己的聚落,不然永遠只是代工的一環。
因此,盧超群提出具體構想,成立 「主權研發產業執行中心」。經費不靠政府補助,而是從半導體與 AI 產業的獲利中提撥稅金,專款用於 AI 語言模型與自主技術開發。盧超群強調,要打造屬於台灣的主權 AI,不只是中文模型,而是結合本地產業、文化、應用的完整生態。
(首圖來源:遠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