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市值最高的軍工股 DroneShield,今年以來股價已經飆漲三倍,目前市值達到 29 億澳幣(約台幣 592.74 億元),因其開發的反無人機系統被投入烏克蘭前線,但其實 DroneShield 是由兩位美國科學家構思,最初只是計劃研發一種用於臥室的雷射滅蚊系統。
DroneShield 由赫林(Brian Hearing)和富蘭克林(John Franklin)在 2014 年創立,這兩位國防工業研究人員開發一種聲波偵測蚊子,並用雷射擊殺蚊子的系統,再從應對小蚊子的威脅,轉向開發反無人機系統,其客戶包括軍隊、機場、監獄及地方執法部門。
DroneShield 執行長沃尼克(Oleg Vornik)表示,剛開始 DroneShield 要說服政府單位相信小型無人機構成威脅並不容易,因為當年有不少人將其看成是玩具,直到俄烏戰爭和胡塞組織在紅海襲擊商船,終於看清小型無人機的殺傷力。
沃尼克(Oleg Vornik)指出,隨著歐洲國防支出增加,銷往波蘭的裝備部分轉贈烏軍,用於抵禦俄軍攻擊,DroneShield 最知名產品「反無人機系統」開始投入烏克蘭前線,這套系統主打可干擾訊號,並已擴展到可穿戴在身上的無人機探測感測器,以及可整合到軍事或民用系統的設備。
沃尼克(Oleg Vornik)分享,DroneShield 透過英國電信集團(BT Group)銷售,並已與包括美國、加拿大和法國在內的 40 多個國家軍隊和安全機構簽署協議,更與丹麥的 MyDefence,以及美國的 DZYNE Technologies 和 Anduril 等公司競爭。
沃尼克(Oleg Vornik)說明,DroneShield 去年仍有 70% 的營收來自美國,但現在大部分銷售來自歐洲,隨著各國開始看到中國無人機入侵軍事設施和關鍵基礎設施,DroneShield 目前在亞洲的成長也十分迅速。
DroneShield 今年的表現優於 S&P/ASX 200 指數,本益比超過 400 倍,投資專家表示,受全球國防開支成長的「利好因素」推動,DroneShield 股價的飆升,意味著其本益比遠高於其他更成熟的競爭對手,因為反無人機技術是一個非常小眾的領域,所以目前資金非常集中。
(首圖來源:shuttersto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