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家相信,川普關稅政策,終究會導致物價上漲。但一項對美國及其他國家 150 年關稅歷史的觀察,發現關稅對經濟和金融市場的擾亂程度如此之大,最後會降低總需求,最終導致通貨膨脹率下降。
瑞銀對 2026~2028 年美國經濟預測報告指出,關稅其實相當於大幅增稅,正在嚴重拖累經濟成長,並加劇持續通膨,侵蝕消費者的實際收入成長。瑞銀估計,新的貿易體制將在 2026 年使核心個人消費支出通膨率上升 0.8%,足以抵銷一年來的通縮成果,即使住房或能源等其他壓力有所緩解,物價仍將以約3.5% 的速度攀升。
川普 4 月發動貿易戰以來,消費者物價指數一直在緩慢上升,瑞銀報告指出,如今大多數家庭應對通膨的能力比兩年前更弱。雖然高收入家庭受益於 AI 驅動的股票市場財富,但收入分配中低於前 20% 的家庭,卻面臨流動資產處於歷史低點的困境。不斷上漲的成本加上勞動市場放緩,正在削弱消費者對未來前景的信心。
聯準會主席鮑爾和其他政策制定者認為,關稅可能會一次性推高通膨,但通膨最後會恢復降溫趨勢。至於通膨最後降溫的因素是什麼,聯準會最新研究稱,可能是經濟衰退。
通膨下降失業增
舊金山聯邦儲備銀行研究員最近一篇研究名為《何謂關稅衝擊? 150 年關稅政策的啟示》指出,經過 150 年對美國關稅的調查,發現關稅,實際上會導致通貨膨脹降低和總需求疲軟。
報告發現,二戰前,關稅稅率永久提高 4%,可將通貨膨脹率降低 2%,失業率上升約 1%。戰後,相關估計更加不確定,但仍顯示關稅上調會降低通貨膨脹並加劇失業問題。若將數據樣本限制在二戰後的現代時期,或使用法國和英國等其他國家的獨立波動,也可以獲得類似的結果。
作者表示,標準模型認為,關稅提高會導致 CPI 通膨上升,但報告認為,通膨反應與標準模型的預測相悖,關稅衝擊會衝擊總需求,因此高關稅在短期內會導致經濟活動減少、失業率上升和通貨膨脹下降。原因是關稅會造成不確定性,引發資產價格下跌,打擊消費者和投資者的信心,抑制經濟活動,最後抑制總需求,導致失業率上升和通貨膨脹下降。隨著關稅的提高,股價下跌,股市波動性增加。
美國經濟動能不均
美國經濟擴張已被描述為「驅動力狹窄」且「脆弱」。當前的經濟前景基本上被描述為對 AI 的豪賭,其中唯一明顯的成長領域是軟體和電腦投資,以及由高收入股票市場財富支撐的消費。瑞銀報告指出,美國經濟的相當一部分已經陷入衰退。
聯準會報告認為,假設川普能夠接受疲軟的經濟和勞動市場,最終或許能夠拿出更好的通膨數據,來支持自己的立場。《華爾街日報》分析,這份報告也被解讀為暗示聯準會一直保持「鷹派」立場,或許會成為長期降息的催化劑。
- Nick Timiraos, Sanslansisco Research Institute quote\n"Tariffs trigger deflation, unemployment rise"
- Fed researchers say tariffs actually lower inflation — because they’re demand shocks that slam employment and economic activity
(首圖來源:Flickr / Pictures of Mone CC By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