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砸千億打造「AI 之島」,力拚全球前五大計算強國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5 年 11 月 26 日 10:30 | 分類 AI 人工智慧 , 科技政策 , 金融政策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Loading...
台灣砸千億打造「AI 之島」,力拚全球前五大計算強國

台灣政府近日宣布超過新台幣千億元(約 32 億美元)多年國家人工智慧基礎設施計畫,目標是到 2040 年成為全球人工智慧計算和硬體領導者。計畫名為「AI 之島」,資助十個重點項目,專注大型人工智慧計算集群、光子學和量子研究中心,以及擴展機器人產業,充分利用台灣的製造基礎。

政府承諾使台灣成為全球前五大計算能力國家,並設定到2040年達成15兆元(約4,920億美元)人工智慧驅動產出。當然雄心壯志面臨電力供應瓶頸、日益上升的晶片能源需求及不斷變化的地緣政治挑戰。

2026年國家草案預算,AI島將獲300億元資金,並有Nvidia和富士康等私人企業投資。富士康正在高雄建設100兆瓦人工智慧資料中心,2040年前創造50萬個工作機會,並建立三間世界級研究實驗室。十個人工智慧專案為未來人工智慧創新的基礎,三項核心技術:矽光子學、量子計算和人工智慧驅動的機器人確定為支柱。專門研究設施和產業聯盟正在組建,以支持各領域發展。

台灣電力問題是最大挑戰之一。5月以來,最後一座運行中核電反應堆關閉,缺乏低碳基載電力。今年前八月數據,台灣超過80%電力仍來自化石燃料,政府原定2025年達20%可再生能源的目標顯得遙不可及。

AI資料中心成為新需求來源,台灣電力需求將持續上升。GMI Cloud正在桃園建設一座16兆瓦GPU計算設施,富士康與Nvidia合作的高雄複合專案將在滿負荷時達100兆瓦,為本地最大專用AI資料中心之一。

儘管政治承諾和資本投資都到位,但多項限制可能會使台灣AI基礎設施擴展困難。除電力外,半導體產業既是人工智慧策略助力,也是複雜因素之一。台積電持續生產多數先進人工智慧加速器,並提升晶片整合度,以應付新興多晶片需求。

如果台灣策略成功,將成為全球不只人工智慧硬體製造中心,還是全球高階計算負載的樞紐。若能源、安全或市場對接出問題,流入人工智慧基礎設施的資本可能會轉移或擱置。

(首圖來源:shutterstock)

延伸閱讀: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