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泥擺脫「傳統水泥」單一市場依賴!董座張安平為營業損失向投資人致歉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5 年 11 月 27 日 17:05 | 分類 AI 人工智慧 , 中國觀察 , 國際觀察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Loading...
台泥擺脫「傳統水泥」單一市場依賴!董座張安平為營業損失向投資人致歉

台泥今日召開法說會,董事長張安平以法文「Raison d’être(存在的理由)」為題,向投資人描繪未來的台泥生產據點,將不再是冰冷的工廠,而是具備 AI 自學、能吸碳儲能的「文明級系統」,但面對供應商和管理都有不到位的問題,為造成投資者損失致歉。

張安平表示,保護地球是責任,回報投資人是本分,強調利潤不該被視為銅臭,而是支撐這場文明轉型最必需的能量,為了證明轉型理想背後有強大的獲利支撐,過去 20 年,台泥獲利高度依賴「兩岸水泥」這項傳統的「兩隻腳」。

張安平指出,雖然中國產能過剩市場、台灣本業受到房地產不景氣影響,但有土耳其、葡萄牙低碳水泥的高毛利表現,以及歐洲儲能業務的營收躍升,顯示台泥過去 8 年布局的「第三隻腳(歐非水泥)」與「第四隻腳(新能源)」,已在關鍵時刻補位,成為台泥穩定營收與獲利的關鍵防線。

台泥總經理程耀輝表示,目前台泥的水泥業務營收、毛利占逾 8 成,首先從營收來看,土耳其占 27%,相較台灣的 22%、中國的 20% 更多,而葡萄牙與非洲合計占 16%,至於毛利的部分,土耳其占比高達 36%、葡非合計占比達 25%、台灣占 21%、中國 6%。

程耀輝指出,今年並非尋常的一年,面臨地震、氣候變遷、匯率等不可控因素,還有三元廠災損,歸屬母公司淨利受到約 150 億元影響,雖然有 88% 不是現金減損,現金流壓力不大,但仍要將困難轉為動力,啟動 RBA 與 ISO 31000 強化風險管控。

張安平認為,台泥已成功擺脫對單一區域市場的依賴,未來將持續以低碳為信任基礎,以智慧創造價值,因為全球七成的水泥是在 1990 年以後生產的,代表這一代是讓地球增加最多碳的一代,因此就必須成為最懂得反省的一代。

張安平分享,氣候危機已不是遠方的警鐘,而是每日的呼吸聲,未來的水泥,能否像生命一樣呼吸?能否吸碳、儲能?能否在智慧網路中自學、自修復?台泥正透過 AI 與人腦共創,讓數據與自然對話,未來的台泥工廠將是城市的綠色細胞,這不僅是技術的升級,更是台泥存在的理由。

(首圖來源:台泥)

延伸閱讀: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