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邦合併拓墣,差異補強拓展國際與中國市場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5 年 01 月 22 日 15:01 | 分類 中國觀察 , 財經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集邦合併拓墣,差異補強拓展國際與中國市場


台灣的科技調研機構將進一步整合,集邦科技正式對外發出消息稿,正式合併台灣另一民營科技調研機構拓墣,預計兩家公司在進一步整併後將成為台灣最大的民營調研機構。由於兩公司的業務內容有所差異並呈互補的狀能,接下來將更有利於推動海外與中國市場。

智慧財與知識財是高科技產業、大數據、網路世代特別被看好的專業領域,向來以歐美調研機構為主,集邦科技(TrendForce)算是近來台灣本調研中能打入國際產業研究的公司,為了補強市場拓展能力,正式宣佈併購台灣的調研機構拓墣產業研究所(Topology),兩家公司合併後將成為亞洲領先,台灣最大的民營科技產業研究機構,未來雙方會進一步互補擅長的業務領域、相關客戶,並整合科技產業數據與調研報告、資料庫等知識財產品,拓展國際與中國大陸市場。

根據集邦科技發布的消息,整併拓墣是為了因應海外與中國市場高速發展,結盟並整合營業項目有所差異的同業。因此於 2015 年 1 月 22 日宣布,TrendForce 成為拓墣產業研究所的最大股東並擁有經營權,未來將結合兩者優勢規劃策略布局。

tf and topo

 

整合兩家公司知識財,讓國際市場更看見台灣

集邦與拓墣均為立足台灣,並深耕高科技產業十多年的調研機構,雙方各擅長不同研究領域,並且有相當良好的互補性,在客層、人才與市場方面有不錯的合作基礎和空間。集邦在國際市場以 TrendForce 品牌已經享有相當聲譽,拓墣在台灣、海外與中國大陸市場的能見度與成果斐然。雙方為求在快速成長變動的中國市場、國際市場中維持領先地位,攜手互補,結盟進一步發揮合併綜效。

就研究領域與主要業務來看,集邦從 DRAM 產業開始聚焦科技產業分析,逐步擴展研究領域到個人電腦、筆電、顯示器、智慧型行動裝置、LED、太陽能、鋰電池、智慧型手機與電動車綠能等產業,提供國際市場不同語系的調研報告、產業諮詢顧問與資料庫服務;拓墣則是台灣第一間民間經營的資訊科技產業調研機構,研究半導體、光電、通訊、資訊家電與區域市場等領域,服務以專案與顧問諮詢為主。

trendforce and topology

根據雙方官方網站的資料,市場發展方面,TrendForce 客戶主要是國際知名科技企業與中國相關業者,包括科技三巨頭蘋果(Apple)、Google、臉書(Facebook),以及英特爾 (Intel)、微軟(Microsoft),其他如三星(Samsung)、索尼(Sony),華為(Huawei)、聯想(Lenovo)等也是集邦的服務客戶。另外,國際的重量級金融服務公司客戶,如高盛(Goldman Sachs)、摩根史坦利(Morgan Stanley)、摩根大通(J.P. Morgan)、三菱UFJ (Mitsubishi UFJ )、瑞士信貸 (Credit Suisse )等也都是 TrendForce 的長期客戶,代表國際市場對該公司提供的知識財有相當的肯定。

長年經營台灣市場的拓墣在各領域的報告服務和產出相當優異,該公司也隨著中國 IT 產業急速成長,2006 年在上海成立子公司,為中國客戶提供服務,也享有不錯的聲譽。

 

性質互補,滿足國際客戶對新興科技產業需求

集邦併購拓墣後,將成為亞洲領先,同時是台灣最大的民營科技產業研究機構,雙方人員共計約 250 人,其中約有百人在中國與亞洲其他市場耕耘。未來拓墣會維持現有品牌和團隊經營模式,而董事長一職,則由集邦執行長林啟東兼任,以求在最短時間內統整團隊與整合資源,推測未來雙方在業務與客戶可能將會進一步整合,以發揮集團優勢。根據拓墣發給內部員工的信件也同樣指出,其接下來的目標除指向其原本就著墨的中國市場外,更力求在國際市場的發展。

集邦表示,有相當多新發展出來的科技產業領域,一直是該公司有關注與分析的,這次和拓墣的整合,將會發揮更多功效,滿足國際市場客戶對新興領域、整合領域的調研期待。

為強化競爭力、擴展事業版圖,集邦近年來多次對外積極尋求整合資源,包括 2005 年底併購 LCD 液晶面板調研機構聯景(Witsview),近年取得上海速動(Avanti)調研機構等等。這次購併拓墣,可發揮該公司整合資源的實力,可望產出更全方位的智慧財與知識財,為台灣少有能在國際市場舞台曝光的調研機構。

至於在中國市場方面,由於中國產業調研公司多屬政府所有,民營機構多專注消費性市場調研,因此過去拓墣在中國有一定的市場公信力,但海外市場則無所著墨,現在以專攻國際客戶為主的集邦,納入中國市場佈局已久的拓墣,可延伸雙方既有優勢,不僅成為台灣最大的民營科技產業調研公司,同時成為全球了解大中華科技產業的知識門戶。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