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計代價保七!中國經濟扭曲比毛澤東時期更嚴重?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5 年 10 月 15 日 17:05 | 分類 中國觀察 , 財經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不計代價保七!中國經濟扭曲比毛澤東時期更嚴重?


毛澤東 1958 年推動「大躍進」,為了超英趕美土法煉鋼,引發經濟崩盤大饑荒,造成數千萬人死亡。有學者拿習近平和毛澤東相提並論,認為當前有如二度大躍進,中國不計代價非要達到成長目標,經濟比毛澤東時代更為扭曲。

彭博社 15 日報導,高盛首席分析師哈繼銘(Ha Jiming),曾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資深經濟學家。他指出,去年中國固定資產投資佔 GDP 比重達 46%,刷新歷史紀錄,比 1958 年大躍進時期更高。毛澤東的大躍進,鼓勵民眾燒熔家中鍋爐鐵器煉鋼,提高鋼鐵產出,又大喊人定勝天,逼使人民公社浮報農作產量,結果造成嚴重飢荒。

哈繼銘在財新雜誌會議上表示,當前中國經濟比大躍進時期更扭曲、更失衡,強調景氣若想復甦,習近平當局必須解決通縮、產能過剩、借貸浮濫問題。他說,中國經濟最大風險是以政治領導經濟,不計任何代價達成 GDP 成長目標。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資深研究員 Nicholas Lardy 也說,改革國營企業能釋放中國成長潛能,國營企業資產超過人民幣 110 兆元,報酬卻僅有 3%,不到私人企業一半。

談到人民幣,哈繼銘認為,某些程度來說,人民幣已遭高估,儘管人行有能力在短期內維持匯價穩定,但是未來幾年,隨著中國貿易盈餘轉為赤字,人幣也會隨之貶值。

Forbes 網站的自由撰稿人 Gordon G. Chang 11 日文章稱,消費在中國經濟比重漸增,主要是其他部份如出口和投資都下滑,消費佔比才因此增加。中國經濟轉型的真正原因是舊的成長模式不管用,才被迫靠消費提振經濟,北京官員無法減緩下行趨勢,顯示經濟走緩不在當局計畫之中。近來習近平政策更大走回頭路,跟市場經濟或改革沾不上邊。舉例而言,北京當局修理特定對象,市場幾乎對外封閉;大型國營企業合併,走向正式壟斷;官股在國營企業持股增加,抹滅先前的私有化努力;種種國安法規,更幾乎禁止國營企業和外商做生意。

(本文由 MoneyDJ新聞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Flickr/Global Panorama CC BY 2.0)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