虧不怕也跌不怕?蝦皮第三季把行銷費用拉高到 31 億元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7 年 11 月 24 日 8:00 | 分類 網路 , 財經 , 電子商務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Loading...
虧不怕也跌不怕?蝦皮第三季把行銷費用拉高到 31 億元

Sea 集團 22 日發表了上市以來首次季報,虧損達 1.27 億美元(約新台幣 38 億元),比 2016 年同期倍增,股價也在財報發布後,一度跌至上市以來的最低點 13.72 美元。造成 Sea 虧損擴大的主因,顯然就是三大事業中的電商平台蝦皮。

第三季銷售與行銷費用高達 31 億元

從 Sea 財報可以看出,蝦皮是 Sea 三大事業中,營收貢獻最小、但銷售和行銷費用支出最高的事業。總計 Sea 第三季的銷售與行銷費用為 1.32 億美元(約新台幣 40 億元),其中有高達 78%,也就是 1.02 億美元(約新台幣 31 億元)是蝦皮花掉的。而光這一季的花費就已經等同蝦皮今年整個上半年的總行銷費用。這或許也是為什麼在 Sea 第三季投資人電話會議,不論經營團隊的發言或投資者的提問,有關蝦皮的討論幾乎占據大多數時間。

▲ Sea 集團總裁奈許(Nick Nash)表示,蝦皮第三季行銷費用飆高在計畫之內。(Source:Flickr/Tech in Asia CC BY 2.0)

對於蝦皮的行銷費用持續拉高,Sea 集團總裁尼克‧奈許(Nick Nash)表示,這個支出規模在預期之內,是計畫中的結果,並解釋這主要是因為在部分市場比預期更早出現一對一的激烈競爭;同時他們也開始加強對台灣和印尼以外市場,如越南、泰國和菲律賓的經營。另外經營團隊認為,從 GMV、交易量和活躍買、賣家數等多項營運指標都呈現顯著成長來看,也證明了這些支出都是被有效運用的。奈許多次強調,相信市占率最終可以轉變成營收貢獻。

他提到,今年第二季時,蝦皮還只有在台灣、印尼和馬來西亞這 3 個市場開始收費,而第三季則是再加入了新加坡、越南和泰國這 3 個新市場。其中台灣和印尼是蝦皮目前發展最快的兩個地區,其中奈許又特別讚賞蝦皮在台灣的表現,指在蝦皮進入之前,台灣已經存在三大電商,且當中還不乏有上市公司,但蝦皮還是做到第一(Sea 宣稱以日交易量來看,蝦皮是第一),形容這就像是諾曼第登陸一樣成功。他認為台灣就是蝦皮可以將市占轉化成營收的例證。

▲ Sea 經營團隊在投資人電話會議上的說明似乎沒有成功說服投資人,股價在第三季財報發布後,跌至掛牌以來的低點。(Source:Sea)

沒有獲利時間表,股價跌至掛牌以來低點

不過從實際的財報數字來看,蝦皮在第三季僅創造出 570 萬美元(約新台幣 1.7 億元)的收入,但光是銷售和行銷費用的支出就高達 1.02 億美元,支出和回收之間的落差仍相當巨大。而當被投資人問到:蝦皮何時可以開始獲利?奈許也未能給出明確時間表,只是強調要有耐心。

然而從財報公布後,Sea 好不容易回升的股價又回挫至掛牌以來低點的狀況看來,似乎不是所有投資人都像 Sea 經營團隊一樣有耐心。

(本文由 數位時代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蝦皮購物

延伸閱讀: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