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達宣布 69 億美元最大收購案,挖礦退潮轉型資料中心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9 年 03 月 13 日 7:45 | 分類 AI 人工智慧 , Big Data , GPU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輝達宣布 69 億美元最大收購案,挖礦退潮轉型資料中心


美國西岸時間週一(3/11)清晨 5 點,輝達(NVIDIA)緊急召開電話會議。

上週末,媒體陸續爆出輝達對以色列公司 Mellanox 的競購擊敗英特爾的消息。美國當地時間 3 月 11 日早上,輝達公告並召開電話會議,證實輝達和 Mellanox 達成收購協定。69 億美元價格,成為輝達史上最大筆收購。

雙方主角──輝達 CEO 黃仁勳(Jensen Huang)、Mellanox CEO Eyal Waldman 都現身會議。黃仁勳解釋收購的邏輯,回顧兩家公司的長期合作歷史。

更重要的是,業績低迷股價不理想已有一年之久的輝達,轉型路徑就此浮出水面:核心產品從晶片過渡到伺服器和為 AI 等領域提供超強計算的資料中心;業務型態可能從出貨 GPU 等深度學習的晶片變成經營資料中心,並為企業用戶提供基於輝達獨有架構的雲端計算服務。

黃仁勳的說明中,兩家公司計劃一起建成「巨型計算引擎」──就是資料中心。資料中心將是整合上萬個計算節點的網路系統,每個節點都是一枚 GPGPU,即過去意義的輝達「顯卡」。節點間的高效資訊流動,將匯聚達成強大的計算能力。

在人工智慧時代,「巨型計算引擎」將能應付爆發式增長的大量資料和計算需求。

這筆收購還需獲得美國、中國等國監管部門批准,預計 2019 年底前完成。輝達宣稱,兩家公司將成為最強聯合,全球每家主要雲端服務供應商和電腦製造商,都會成為他們的用戶。

輝達把未來押注在資料中心,希望透過這筆 69 億美元的收購案,撬動價值 600 億美元的市場,並分一杯羹。

輝達業務型態轉型

儘管雲端計算已落後亞馬遜、Google 和微軟等公司,輝達仍將自己定位為人工智慧計算領域的領航者。

去年,輝達發表超級電腦 DGX-2,售價約 39.9 萬美元。DGX-2 整合 16 個完全互連的 GPGPU,輝達稱能由此將深度學習效能提升 10 倍,突破人工智慧速度和規模的障礙。

輝達曾將深度學習研究者的青睞賭在這台單機形態的超級電腦,但 40 萬美元的門檻,不知有多少企業願意跨入。

與此同時,以大量資料為中心的新型計算正在爆發:人工智慧、機器學習、資料挖掘。這些領域的迅速增長,使計算負荷呈指數增長,成為任何一台電腦都無法獨立完成的工作。黃仁勳在電話會議表示,已經沒有單一電腦,能應付產業目前的計算和資料規模需求。

受摩爾定律所限,CPU 的計算能力發展越來越慢,然而資料和計算能力的需求卻迅速增長。如果計算能力不能增長,那麼堆積更多處理器,並加快資訊在處理器間流動的速度,使上萬台伺服器能聯合成為一台「電腦」,是輝達的選擇。

輝達將與 Mellanox 聯合開發,由輝達 GPU 加速計算,Mellanox 智慧網路方案高效連線系統。目標是達到更強的計算能力、更高效率和更低成本。

巨型計算引擎也是輝達規劃的未來。資料中心系統將涵蓋資料處理、計算網路、資訊儲存,培育下一代高效能電腦和人工智慧平台。提供的產品則包括高效能電腦、網路服務、雲端服務,以及針對企業的計算。

輝達的轉型端倪早已出現。財報顯示,資料中心是輝達目前增長最快的領域,2018 年收入達 29 億美元,占公司總收入四分之一。主要產品包括 Nvidia Tesla GPU、Nvidia DGX AI 伺服器系統和 Nvidia HGX-2 伺服器平台。

改寫資料中心競爭版圖

輝達收購案將以色列公司 Mellanox 推入大眾視野。產品 InfiniBand 和高速乙太網路產品,能高效連線資料中心內的伺服器。輝達稱,Mellanox 產品進入全球前 500 超級電腦過半,也為資料中心提供服務。據《華盛頓郵報》,Mellanox 去年 24% 收入來自中國,總收入為 11 億美元。

黃仁勳強調,Mellanox 是輝達的老夥伴,DGX-2 就是兩家聯手的作品。

之前多家媒體報導,微軟和英特爾分別出價 55 億美元和 60 億美元,嘗試收購 Mellanox。Mellanox 在眾多競標者中選了輝達,而價格最終提到 69 億美元,Waldman 也稱輝達是「最佳拍檔」。

Mellanox 如同資料中心戰局的關鍵棋子。近年來,以資料為核心的業務驅動英特爾業績增長。Mellanox 的硬體產品能進一步助推英特爾,並限制競爭對手。但英特爾同時也是 Mellanox 的競爭對手。據彭博社,Mellanox 能做到資訊在電腦伺服器間快速流動,比英特爾還快。

這場收購一旦完成,輝達將在資料中心領域有更多話語權,或與英特爾甚至亞馬遜 AWS、微軟 Azure 和 Google Cloud 展開新一輪競爭。

(本文由 PingWest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輝達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