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量創 30 年來新高!直擊台美甜蜜熱戀中的 5 大證據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9 年 08 月 12 日 8:00 | 分類 國際貿易 , 財經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貿易量創 30 年來新高!直擊台美甜蜜熱戀中的 5 大證據


過去一年,台灣經濟已經走到了 30 年來首見的轉折點。

當美中貿易戰走向白熱化,外界看衰台灣經濟,但美國卻正在加大力道,重新連結台美經濟。這股力量,將影響台灣未來 10 年的經濟發展,帶來過去完全沒想到的新機會。

過去 30 年,台商早已習慣美國接單、中國出貨的貿易形式,現在已經開始轉變。悄悄地,過去半年,AIT(美國在台協會)對台灣的態度也變了。

「以前,美國和台灣關係冷淡的時候,台灣官員是不會到 AIT 的」,一位 30 年經驗的貿易代表觀察,當時雙方只能約在北美事務協調會見面,那是台美關係的低點。

但是,今年我們看到,AIT 每天都在參加活動,工研院院慶、資策會會慶,甚至是數位內容廠商台灣智崴公司的活動。

美國官員一下子在台南,看好南台灣成為高科技重鎮;一下子又在工研院,要和工研院在智慧機械、智慧製造、循環經濟領域,加深合作。在今年經濟論壇上,AIT 官員更重批中國扭曲市場,反覆表示有意加深和台灣的經濟合作。

台美經濟會往哪裡去?為了找出答案,7 月 25 日《財訊》走進美國在台協會在內湖的新大樓,專訪美國在台協會經濟組代組長羅峻平(Michael E. Pignatello,見首圖)和文化新聞組發言人孟雨荷(Amanda Joy Mansour),了解美國政府對台美經濟未來走向的看法。

第一家走進 AIT 辦公室的財經媒體
《財訊》見證台美經濟合作的熱度

《財訊》雙週刊是美國在台協會搬到內湖後,第一家來採訪的財經雜誌,從行政人員走的大門進入,通過一處跟機場一樣戒備森嚴的安檢門後才得以進入,現場沒看到傳說中的美國海軍陸戰隊,大部分還是講台語的 AIT 警衛人員。

走入大門,左邊牆上馬上看到大幅的川普照片向你微笑,右手邊掛著 AI 收藏的台灣藝術家的巨幅書法作品;由於內部管制森嚴,《財訊》只能在最外圍的圖書室採訪,其他地方也不開放拍照,就連手機訊號進門之後,也幾乎不通。據說連興建這棟大樓的建築工人,都是從海外特別調過來。

證據 1:美商頻加碼,和台灣一起拚經濟

「為什麼美國在台協會今年特別活躍?」《財訊》記者問。羅峻平表示,除了因為今年是《台灣關係法》40 週年,美台經濟的熱度也是有史以來最高。

過去一年,美國大公司紛紛宣布在台投資成立研發中心。8 月初,在台北捷運亞東醫院站旁,遠東通訊園區裡 Google 將進駐的新辦公大樓,這一天,玻璃帷幕外牆剛剛完工,正在陽光下閃耀,反映 Google 不斷在台灣擴編的龐大人力需求。

今年初,Google 副總裁 Rick Osterloh 證實,台灣已經是 Google 在亞洲最大研發中心,員工人數超過 2,000 人,分散在 101 等地。未來這棟新大樓落成後,Google 在台灣的員工人數,還會再向上攀升,甚至翻倍。

6 月 27 日,美國晶片大廠高通公司也宣布要在竹科興建研發中心,要把 5G 測試、多媒體和行動 AI 三個研發中心放在這裡。

過去 5 年,高通頻頻在中國設合資公司,今年卻轉變方向,開始投資台灣。「台灣一直都是美國重要的製造和研發夥伴!只是過去中國挾『市場』以令諸侯,台灣慢慢被邊緣化;但現在中國站在(美國)對面,台灣的地位一定會相對重要,除非台灣選邊站,選了中國!」一位高通主管如此評論。

許多美商投資,會跟著帶動台灣產業。今年初,應材新廠開幕,應材總公司不但董事會成員來台,應材董事長還帶著董事會密訪工研院,一待就是一天,「未來自駕車的時代,汽車的玻璃就是顯示器,許多新材料將會有機會,應材跟台灣有許多合作空間。」一位知情人士透露。機械產業也透出消息,應材正在跟台灣廠商接觸,培養新一波供應商。

羅峻平表示,「美國政府對產業政策參與沒那麼多,我們讓市場決定,企業會決定要怎麼做。」愛達荷州亞太區辦事處代表顏銀德則解釋,在美國,政府單位主要扮演協助者的角色,建立平台,而不是告訴企業「你往這裡走!」

羅峻平觀察,「今年我們看到很多台灣半導體公司參與先進製造論壇,農業和汽車、5G 產業的公司也有,台灣在 5G 領域是走在前面的。」美國商會也表示,美商對在台灣尋找 AI、IoT、5G 等產業人才很有興趣,對台灣政府推出的 5 加 2 產業「反應相當正面」。

證據 2:台灣重定位:研發與製造整合中心

而且這一次,台灣是以「研發」和「創新中心」的角色,重新回到舞台中間。顏銀德觀察,美國高科技公司選擇投資台灣,是廠商依自己的策略決定,台灣在半導體設計和生產製造,「完整的產業生態及競爭力,在東南亞地區看不到有競爭對手。」他觀察,東北亞的南韓是由大財團及政府大力主導,台灣經濟開放程度高,自然成為半導體相關投資的首選。

訪談過程中,自動化是我們一再聽到的關鍵字,也是台灣業者的新機會。例如新漢,他們抓住美國要發展先進製造的機會,打進美國相關產業鏈。

▲ 今年美國應材新廠落成,不但應材總公司董事會移到台灣開,董事長(左 3)還率團拜訪工研院整整一天,顯示未來將有不少合作計畫。

美國是以州為單位,設有先進製造委員會,串連每個州相關的系統整合業者,新漢不只在加州設立了一條生產線,也跟愛達荷州的大學合作,透過大學的人脈,一面培養人才和技術,一面打進各州的先進製造產業,他們發現,美國的車廠已準備要從自動化跳進「智慧化」,新漢有機會能打進美國大客戶。

廣達今年和美國的技術合作也格外積極,今年 7 月 17 日,廣達宣布和 MIT 第 3 次簽約合作,瞄準智慧醫療,聯合美國麻省總醫院、哈佛、廣達和台灣的醫院,成立智慧醫療聯盟。這正是當前台灣和美國之間最熱門的合作項目。

證據 3:美國將開放台灣年輕人赴美實習

羅峻平透露,明年美國在台協會將推出人才交流聯盟(Talent Circulation Alliance),這個平台將讓台灣的年輕人,就算沒有留學經驗,也能去美國實習、工作。

孟雨荷說,他們觀察,台灣面臨腦力流失(Brain Drain)的挑戰,因為人口將會縮減,「你更需要堅持投資年輕人」。

羅峻平解釋,「做法還在討論,除了實習,也可能包括在職訓練,但已有很多跨國公司表示有意願協助,台灣、美國都有,所以我們非常樂觀,這會為台灣的大學及研究所畢業的年輕人,創造很多新機會。」羅峻平表示,「我們想做的是,讓台灣產業過去的成功,在數位時代再次發光發熱。」

這個交流計畫參與的國家不只美國,「人才交流計畫是跨經濟體的,除了台美,還會包括各個想法相似的(Like minded)的經濟體,大家共享開放市場的原則,願意讓人才去追逐機會。」羅峻平說。

證據 4:美國打造平台  拉台灣公司投資

7 月 17 日,美國財政部主管國際市場的代理助理部長蘇騏(Mitchell Silk)17 至 18 日率團訪台,他的任務之一,是和台灣討論新合作計畫,打造新平台,投資國際基礎建設。

「像上個月,我們就有來自美國海外私人投資公司(OPIC)的高階主管,拜會台灣政府。」羅峻平說。他認為,台灣的工程公司有海外施工經驗,美國也有進行開發金融的經驗,他認為,如果美國和台灣的民間企業能合作投資,一定會產生更大的綜效。

他解釋,OPIC 除了募資,本身也投資基礎建設計畫,投資項目可能包括興建水壩,私人公司難以獨力完成,美國海外私人投資公司和其他國家,創造出一個開發金融的平台,「私人公司會看到,還有其他人一起幫助降低風險,提高私人公司參與的信心。」羅峻平說,「如果參與各方願意,就會公布計畫,讓民間企業參加。」

台經院 APEC 研究中心國際事務處副處長周子欽認為,這種模式對保險公司會有吸引力,因為基礎建設通常有穩定的報酬率,中國領頭的一帶一路在東南亞近期出現不少挑戰,在柬埔寨,中國工人蓋的大樓倒塌,所有相關計畫暫停。如果美國願意搭建平台,則美、台企業分享基建商機,也是可考慮的機會。

▲ Google 在台人力不斷擴編,在亞東醫院站附近興建的新大樓(左圖)完成後,部分樓層將成為 Google 的新辦公室。

美國在台協會也正在推動一個名叫新創歐普斯(STARTOPPS)的計畫,他表示,台灣和美國將合作在東南亞建立一個新創公司合作的網路。他們委託台灣公司在越南和柬埔寨等地建立新創公司合作網路,把台灣創業團隊送到東南亞,讓當地社群學習台灣的創業文化。

台灣有很好的新創文化,但因為缺乏國際參與的管道,少了很多合作機會,羅峻平表示,「我們希望世界各國的公部門,想找夥伴的時候,我們希望他們要想到台灣。」孟雨荷說,台灣和美國合作,能向各國展示,台灣建立成功新創公司的方法和成功經驗。

證據 5:美國帶台灣新創企業前進東南亞

而這幾項改變,只是開始;台美之間,還有許多重要問題待解決。

周子欽表示,現在的美中競爭「本質是經濟競爭,台美之間需要更緊密的經濟關係」。在台美經濟升溫之後,下一步應從《台美投資協定》開始,保障雙方互不歧視對方公司,一旦成功,就可以進一步討論《台美自由貿易協定》,「有錢大家賺,對台灣好,台灣才更有本錢抵擋中國的金錢攻勢。」國發會副主委鄭貞茂則指出,當時阻礙台灣加入 TPP(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的問題,連結美台經濟的障礙,大部分已解決,若要簽署台美自由貿易協定,法規環境已大致就緒。

去年受邀擔任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外交政策訪問學者,在華府訪問 8 個月的匯理公司董事總經理譚耀南說,美國政治圈去年通過加強版的出口管制改革法案,未來哪些技術不能出口中國,定義會更嚴格,美中之間的摩擦「你看到的只是前菜,主菜還沒上呢!」惟華盛頓政治圈對中國政策,仍有許多爭論,台商不能大意,「中長期還有很多未知數」。

台經院台灣歐洲中心主任葉基仁則表示,未來全球貿易可能從 WTO 多邊協定為主,走向各國各自簽訂雙邊協定的新態勢,因此,各國都在尋找合作夥伴;不只美國,最近英國脫歐,英國有意向外拉幫結派,歐盟也怕台灣被拉走,近期頻頻拜訪台灣,尋求合作,台灣機會很大。

美中衝突的現狀下,台美貿易應會快速升溫,台灣應該在世界秩序大轉變時,沉著布局,現在正是最關鍵的時刻。

(本文由 財訊 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