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隆巨虧、納智捷傳棄守中國,嚴陳莉蓮如何接招?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0 年 06 月 22 日 8:00 | 分類 公司治理 , 汽車科技 , 財經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裕隆巨虧、納智捷傳棄守中國,嚴陳莉蓮如何接招?


裕隆董事長嚴陳莉蓮(見首圖)上任近一年多,裕隆從組織人事異動、執行廠辦合一、認列虧損與減資,到宣布重大合資計畫等,整頓企業動作頻頻。改革總有陣痛期,何時能見成效?外界都在問。

裕隆汽車 108 年度股東常會 6 月 18 日登場,這是董事長嚴陳莉蓮自 2018 年 12 月 3 日接任董事長暨執行長後,第二度主持股東會。

面對股東拋出問題,包含認列虧損高達 244.65 億元、裕隆城開發案變更、中國東風裕隆何去何從,以及與鴻海合資公司定位等四大疑慮,嚴陳莉蓮態度沉穩,強調自主品牌是台灣轉業升級必經之路,將持續以穩健保守步調,務實轉型。

2019 年台灣汽車市場總銷量 43.98 萬輛,進口車市占比已達 47.7%,對國產汽車造成一定衝擊。裕隆 2019 年營業收入總額 302.62 億元,營業淨利 10.48 億元,全年淨損 244.65 億元。

▲ 裕隆汽車 108 年度股東常會。

嚴陳莉蓮坦言,虧損主因是自主品牌銷售表現不如預期,依據穩健保守原則,認列納智捷車型開發技術資產及模具減損損失,並依回收風險提列應收帳款減損。

裕隆規劃動用特別盈餘公積 151.45 億元,並減資 57.29 億元,減資彌補虧損後,將改善財務結構,提升未來每股淨值及每股盈餘。

放眼未來成長性,持續推動新車上市勢在必行。納智捷 2019 年 12 月便推出多功能休旅車 URX、裕隆日產 2019 年第三季分別引進新一代 Leaf 電動車和 Altima 進口車。

此外,裕隆推動汽車產業開放平台,以爭取多元客戶,包括開始代工 ADIVA 三輪重機外銷、爭取到法國電動商用車 MUSE 等。同時,也在今年與鴻海簽屬合資協議,雙方在車輛研發與 ICT 產業進行資源互補。

活化資產運用方面,備受關注的新店裕隆城商業區開發案,2019 年 10 月已公告變更設計,將以興建商場為主,與誠品及威秀合作,預計 2021 年第四季完工啟用。至於住宅區則將依市場狀況重新評估規劃。

強調本業仍賺錢,納智捷重新再出發

股東會現場,有股東多次發言,頻頻針對近一年裕隆多項企業動態,表達擔憂。

股東質疑,2019 年一次認列淨損高達 244.65 億元淨損,等同於股本一倍半。還動用特別盈餘公積,直言「這是公司未來發展基金、是救命錢,不能隨便動用」。甚至直言裕隆與鴻海合資公司的計畫,擔心與郭台銘合作是「羊入虎口」。

面對外界疑慮,裕隆也早有應對準備。

總經理姚振祥透露,過去 11、12 年來,納智捷開發 7 款車,平均一款車的開發費用要花 80、90 億元,已經比國外一台車開發動輒要 200、300 億元來得少,可惜銷售不如預期。

但從公司經營成效來看,姚振祥認為,以淨值來說,裕隆淨值仍超過 460 億,每股淨值約 46 元,而且本業依然賺錢。他認為,納智捷經過整理、重新出發,未來仍可期。

▲ 裕隆總經理姚振祥。

攜手鴻海降低研發成本,東風裕隆仍協商中

副董事長陳國榮則透露,2019 年就開始與鴻海協商,到今年 3 月雙方簽署合資協議書,目前正積極討論公司策略與未來發展願景,預計今年第三季成立公司。

陳國榮強調,雙方是互補有無,裕隆過去長期累積的技術僅為集團所用,希望可以透過開放平台,透過合作將研發和材料成本降低,發揮綜效。

至於外界關注的東風裕隆,雙方股東也正在協商,始終尚未鬆口納智捷是否真要棄守大陸。

掌舵裕隆五百多天的嚴陳莉蓮,眼前仍有多重難題待解,股東和社會大眾都在期待,嚴陳莉蓮能否帶領裕隆走出新局。

(本文由 遠見雜誌 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