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電股價奔漲停!獲利看俏轉單吃不完,晶圓二哥會漲多久?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0 年 11 月 30 日 8:00 | 分類 晶圓 , 晶片 , 財經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聯電股價奔漲停!獲利看俏轉單吃不完,晶圓二哥會漲多久?


晶圓代工二哥聯電受惠 8 吋晶圓代工調漲及 12 吋晶圓產能拉高,預期 2020 年至 2022 年每股純益 EPS 將逐年跳升,美系外資將目標價一舉拉升到 54.5 元。

聯電因 8 吋晶圓產能缺貨潮帶動股價創新高,近日與美光的法律訴訟獲得解決,讓展望更為樂觀;不過,業界認為,評估聯電的前景,還是應該回歸產業基本面。

隨著終端需求的變化,2020 年半導體產業鏈的供需也有很大的波動。這次波動可分成 3 階段:第 1 波是因為疫情影響,整體產業情勢大亂,終端產品需求急凍,供應鏈也轉向極度保守;第 2 波則由於各國進行社交隔離,推動在家工作需求,包含伺服器、PC 與 Chromebook 等產品需求大增;第 3 波則因美中對抗引發的對中國半導體管制,導致市場需求增加的同時,供應結構亦出現巨大改變。

結構性需求轉變產能不足恐是長期問題

投信投顧公會理事長張錫認為,這波缺貨潮將是推升台股上揚最重要的動力,其中半導體產業受到美國制裁中芯的影響,一旦確定後,晶圓代工的產能缺口可說是最長期,也是現階段最無解的問題,因此可能是最有機會長期性漲價的產業。

而聯電在這 3 波供應鏈波動中,可以說是最大的受益者之一。一位半導體業者表示,近期雖然常看到所謂 8 吋晶圓廠缺貨的消息,但事實上連 12 吋也缺,除了台積電的先進製程之外,就屬聯電的 28 奈米產品最搶手。另外,年底手機備貨潮帶動 OLED 的 TDDI(觸控整合單晶片)需求,聯電的 80 與 90 奈米製程產能利用率也非常高。

目前聯電旗下有 7 座 8 吋廠以及 4 座 12 吋廠,8 吋廠的產能每個月約有 30 萬片,僅低於台積電的 50 萬片,高於第 3 名世界先進的 24 萬片;而受到美方制裁的中芯半導體,其 8 吋產能排名第 4,其餘晶圓代工廠多半以 12 吋廠為主。

半導體業界人士表示,產業已經發生結構性的變化,而不是單純景氣循環影響;因此,要看整體產能分配的話,就要從終端產品的狀況來解析。目前被炒得火熱的 8 吋晶圓缺貨議題,主要是因為 PMIC 電源管理晶片缺貨所致,受影響的產品包括手機、基地台及汽車和伺服器、電腦等,但這包含了需求轉旺,而不是單純因為中芯遭抵制的轉單影響。

投資大、折舊高需求強勁卻未見大投資

業界人士強調,事實上,轉單並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除非晶片設計業者同時在兩家晶圓廠下單,那麼才有轉單的可能,否則晶片從設計到投片以及量產都需要至少半年以上的時間,且需要針對個別晶圓廠進行調整,不是一樣的設計搬到另一家晶圓廠,就能馬上生產出來。

因此要解釋這次半導體出現的結構性缺貨問題,就必須看產業的狀況。近 2 季包含電腦與伺服器市場火熱,帶動了許多關鍵晶片的需求,而手機市場快速轉往 5G 網路,也推動了一波銷售熱潮。

而這些產品都缺不了電源管理晶片 PMIC,因應手機大電流充電的發展,為了壓制發熱增加轉換效率,PMIC 的晶片顆粒尺寸也隨之增加,一般而言,可能需要 2.5 倍的大小;因此就算終端出貨數量需求一致,甚至因為疫情而小幅下降,對代工廠而言,整個產能的需求仍會增加將近兩倍。

另一方面,中國汽車市場出貨轉旺,加上混合動力或新能源車出貨比重明顯增加,這類汽車中對於電源管理晶片以及被動元件的需求也大幅增加,較傳統汽車可能超過百倍以上,更讓原本就已經吃緊的 8 吋產能更加緊俏。

「你要注意看,現在多數產業受到疫情的影響,其實是很不景氣的,現在車市只有中國好,手機銷售也下滑,產能已經搶成這樣了,未來一旦景氣好轉,產能會變怎樣?」一位半導體業者分析。

產能吃緊,業界是否會藉此機會擴增產能?其實,晶圓代工廠新廠建設往往都需要 2 年以上,即使是把建廠工序壓縮到極致的台積電,最快也要 1 年半以上,為了應付這波需求而擴產其實是來不及的。

「投資就是要回收,不然股東不會認同,但如果以現在的毛利來看,除了台積電的毛利夠高以外,其他晶圓代工廠投資下去後,馬上就面臨高折舊攤提,直接影響到獲利表現,如果你是老闆,你會投資嗎?」業內人士分析。這波缺貨潮對晶圓廠的直接好處就是可以帶動價格上漲,目前漲幅業界眾說紛紜,但普遍認為,代工價格上漲比重約在 5 至 10% 左右,由於聯電擁有第二大的 8 吋產能,更是直接受益,漲價的直接好處就是能夠改善獲利,財報也會更漂亮。

漲價帶動獲利成長美光訴訟出現轉機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台積電在 2018 年動土興建新的 8 吋廠近期就會完工,而三星的 8 吋晶圓產能雖小,卻也積極透過自動化設備改善產能表現,而世界先進在新加坡收購的晶圓廠也已投入營運,並且擴增近萬片的產能。最重要的是,中芯是否真的會被限制,情況至今還未確定,市場仍存在變數。

相較之下,聯電似乎並沒有太大的動作。業界指出,聯電在南科雖然仍有土地,但縱使現在投入建廠也緩不濟急;因此,聯電股價雖看多,但成長動能仍待觀察。

另外,聯電在與美光之間的法律訴訟,日前二者商討出來的金額為 6,000 萬美元,遠低於市場預期,只要獲得法院通過,長久以來懸在投資者心頭的大患也有機會去除。不過,一切仍有待司法確認才算數。

(本文由 財訊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聯電

延伸閱讀: